第97部分 (第1/4页)

坏悖�侵荒茉顾�遣慌�Α�

可一年到头幸苦赚到钱,到头来让游牧骑兵抢个精光,一家老小还死的死伤的伤。老百姓自然心有怨气,觉得朝廷的官员跟将士太过窝囊,不能给他们一个安全的保障。

望着这些百姓拿出一年积攒下来的粮食,塞给这些第一次享受百姓热情的将士。所谓的出城劳军,洒泪相送的场景,在这个战乱之地多少年没上演过了?

做为各城的边军将士,尽管有些羡慕骑军官兵,初来此地打了一次仗。就让边关的百姓如此爱戴于他们,却也明白相比骑军官兵,他们这些人替百姓做的事情真心太少。

人心都是肉长的。谁对自己好,老百姓非常清楚。今年他们不但得到朝廷救助,还在城里保存住性命。

现在边关敌情以解,意味着他们都能陆续返家。过一个几年来相对舒坦的大年夜。老百姓怎能不记,眼前这支天子亲卫军的恩情呢?

有意让骑军将士感受一下,什么叫军民鱼水情的赵孝锡,看着平时冷酷无情的骑军将士。这会面对百姓的敬酒送东西时,反倒一个个紧张的不行,拿又不好,不拿又不行。

以一身普通骑军装扮站在队伍中的赵孝锡,很快传令前面出风头的骑兵千人将。可以喝一口百姓送的水,食物跟酒就不要拿了。边民过的苦,此行他们已然有目共睹。

有了赵孝锡的命令。骑军打头的高茗君,朝那些出城送行的百姓道:“多谢众乡亲的好意,我们骑军有军规,不能随意接受百姓的馈赠。

还请乡亲们体谅,别让我等犯军规才好。此次骑军撤军。是为了下次再来,我们此次离开,也不意味着永远不再来。只要边关有敌情,骑军将士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

今日我等就要离开,高某心中也着实不舍。难得有幸与众乡亲共战一场,那高某也不能太不近人情。众将士听令,接乡亲们一碗水。记住这里乡亲的心意。喝完水,全军继续前进!”

听到高茗君这样说,这些边民也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叫王者之师。也不再强求那些骑兵接东西喝酒,纷纷端上碗给骑兵倒水,算是尽他们一份微薄的感恩之心。

看着眼前的一幕。陪骑在赵孝锡身边的段誉,也是一脸放心地交:“赵兄,你手下这些骑兵,真可谓王者之师!能得百姓如此厚待,此生足矣啊!”

对这位大理世子的感叹。赵孝锡却微笑的道:“段兄客气了,眼下这支骑军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与其说骑军是王者之师,不如说这次骑军北上,只是尽到了军人保家卫国的职责罢了。

若是一支朝廷的军队,连最基本的保家卫国都做不到,又何谈他们是朝廷供养的军队呢?这些百姓苦了几年,好不容易今天能过个舒坦年,他们自然感恩骑军的到来。

以其说他们舍不得骑军离开,是因为骑军今年打了个大胜仗。还不如说,这里的百姓渴望和平,能过上安宁的小日子啊!”

这些话也许说的容易,可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尤其在宋朝这种推荐文治的大氛围下,武将跟官兵保家卫国的积极性,真的可想而知。

此次若非骑军头上,有这个天子卫率的头衔,加上赵孝锡这个郡王钦差亲自出马。这一仗恐怕根本不可能,打出现在这番成绩来。

一般的文臣武将担任钦差,单单要得到这些地头蛇官员的配合,就需要好好的沟通一番。绝对不象赵孝锡这样,拿到先斩后奏之权后,让这些路府官员都要忌惮一二。

更何况,此次指挥对西夏作战,处置不当违抗将领的官员。赵孝锡给予的处置办法,并非以往向朝廷上折,参这些官员一本,等待朝廷收拾这些不配合的官员。

而是直接先斩后奏,那怕他是个文官,赵孝锡也先斩了再说。这种血淋淋的铁血政策,令边关的这些各城官员跟守军将领,对赵孝锡也可谓又敬又怕。

乱世用重典!

在这种边境长年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拖拖拉拉办事不是赵孝锡的风格。除非对方官至知州那处级别,不然普通的一城文官,敢不遵将领等待的命运就是被斩杀。

此次骑军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跟这些边城官员守军的配合,也可谓是分不开的。无论后勤还是补给方面,都可谓将令通行无识。

这年头打仗,没有稳固的后勤保障,赵孝锡同样会抓瞎。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想让骑军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只怕也不太可能。

换做其它钦差大臣过来,或者一些老将出马提价统帅。这里的官员,决计不象赵孝锡到来时那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