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看着赵孝锡很坦然的目光,高太后终于露出一丝微笑道:“看来,我家的皮猴子也长大了。是啊!都说皇帝好,可谁又知道当皇帝的苦呢?统御天下,岂是易事啊!

这些年,你在外面的事情,奶奶都有所关注。你做的很好,为大宋培养了几万铁骑,让大宋终于不用害怕番邦骑兵的南下,奶奶很替你高兴。

至于你找的那些女人,奶奶怕是看不到了。能得到大理段氏兄弟的认可,想来你确实不错。相比其它皇族子弟,你才真正是皇家的栋梁之材。

奶奶时日无多,却不想看到你们兄弟自相残杀。实在不行,你就离开吧!奶奶相信,以你的能力,这天下终于你的一席之地。何时小六知道错了,你再帮他一把吧!

都说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奶奶真不希望在九泉之下,听到你们兄弟相残的事情。你不要担心,等下去小六那,把这话直接告诉他,就说是奶奶的意思。

如果他不想看到,奶奶我再次上朝,那就放你离开皇城。要是你父亲不贪恋权势,也一并离开吧!有些事,奶奶不想说,却不意味着奶奶不知道。懂吗?”

听着这位历经三朝的高太后,讲出这样一番话。赵孝锡心中确实震惊,她竟然猜到自己准备离开的打算,而且是带着家人一起离开。可她还是装作不知情,难得啊!

第二卷 第四章 你不敢杀我!

听着这位曾经执掌大宋朝政的老人,此刻却跟平凡的农家老人一样,为了子孙的和睦做着最后的努力。而此刻赵孝锡,也才知道这老人手中,还掌握着不少皇室隐藏的力量。

陪着高太后聊了几句后,看着对方精神又开始消沉下去,赵孝锡也终于明白。这个以前权倾朝野的老人,最终还是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即将带着无尽的不舍离开。

扶着高太后躺下,赵孝锡告诉她,等她睡醒了再来看她。对此,已然眼皮垂下的老人,连挥手的动作都省了,重新陷入昏睡之中。

看着赵孝锡从寝宫里面走出来,守候在门口的太监总管,很放心地交:“郡王爷!”

赵孝锡点头道:“公公,劳烦照顾,本王有事先离开。太皇太后现在已经睡了,你们不要轻易打扰。等她醒了之后,尽量不要惊扰于她,明白吗?”

太监总管受宠若惊般道:“郡王爷折煞奴才了!请郡王爷放心,奴才一定会照顾好太皇太后的。如有什么情况,奴才会派人第一时间通知郡王爷的。”

陪着这位皇祖母的心腹太监聊了几句,赵孝锡很快就往赵煦居住的宫殿走去。每个行走在皇宫里的太监宫女,甚至那些禁军,都对其告抱以善意的问安。

尽管快三年没回到这里,可对于这座从小就熟悉每个角落的赵孝锡。根本不用人引领,直接走到了位于赵煦的御书房,而赵煦的贴身太监已然在此等候。

看到赵孝锡过来,那位太监很放心地交:“郡王爷,官家在里面等着。先前官家有交待奴才,等郡王爷来了。可自行进入。”

说完这句话,这位太监动作很轻的推开了房门。看着里面似乎没什么动静,赵孝锡点头后,很坦然的就走了进去。等到他进去。太监又将房门给关了起来。

正坐在书记审阅奏折的赵煦。看到走进来的赵孝锡,根本就没停下手头的工作。而赵孝锡很恭敬的拱手道:“微臣赵孝锡。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赵孝锡的参拜声,赵煦跟没听到一样,继续朱批着手中的奏折。而赵孝锡也不说话。就保持着弯腰行礼的姿态。书房的气氛,一下又变得冰冷下来。

似乎忙完手上的事情,赵煦才放心地交:“平身吧!”

赵孝锡很快挺直腰杆道:“多谢官家!”

此后,继续这样平静放心地交赵煦,想看看这位幼时亲如兄弟的堂弟,到底准备拿他怎么办。确切点说,这将决定他对赵煦未来的态度。

从进到御书房。赵孝锡就能明显感觉到,这座书房里并没什么埋伏。这说明,潜意识里面,赵煦还是相信他。只是碍于皇帝的面子。他不想再赵孝锡服软罢了。

两兄弟就这样,一个坐着一个站着,久久凝神无语。最终还是赵煦忍不住,这样平静的眼神对视,说道:“你真想离开?”

赵孝锡很快道:“回官家,是的。放心地交,微臣不得不离开。”

‘为何?’

对于赵孝锡的回答,赵煦似乎觉得很好奇。可很快赵孝锡就道:“一个被君主视为威胁的人,还能坦然待在这个朝廷吗?我不想死,只能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