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 (第1/4页)

本王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都令本王有些心酸。如果不是你们的皮肤跟语言,让本王知道你们与我等同根同祖。本王都误以为你们是这岛上的蛮荒土著呢!

现如今,尽管世道还不是很太平,可你们避世于此,又能避多久呢?仅凭你们手里这些武器,真要碰上穷凶极恶的海盗。同样难逃灭族之祸。你们觉得,本王说的可对?”

或许是感受到赵孝锡并没恶意,三位族长也稍稍安心了一些。最后还是由刘氏族长道:“回王爷的话,草民等人也知,在此隐居的日子清苦,可至少能吃饱饭。

加上这里是我等祖先创下的基业,老祖宗也留下遗训,不得放弃这片基业。草民等人,也不敢违背祖宗的训言,私自离开这里远走它乡啊!”

说一千道一万,三位族长都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加上他们,都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对这里的每寸土地,都倍感珍惜。

那怕他们穿的大多都是兽皮草衣,可至少能吃饱饭,一族人在此过着平静详和的生活。如果失去这片土地,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也许谁都不知道。

相比他们祖先的无畏勇气,这些避世的后辈子孙,似乎缺少这样的勇气。他们不敢轻易的相信人,那怕这些人跟他们同宗同祖,也同样避讳三分。

对于刘氏族长的回答,赵孝锡看了另外两位族长一样道:“周族长,王族长,你们两位也是这个意见。宁愿守着这份家业,也不顾及一下后辈子孙的未来?

虽然本王没看你们两个村子,可单单刘家村,目前的小孩只怕也不多吧?就算你们三家联姻换婚,你们又能换几代?如果将来,没人子孙延续,你们又怎么办?

还有一点,本王在前面已经修建了一座大城,未来整个岛上,都会是本王迁移而来的百姓。你们是选择服从本王的教化,还是宁愿待在这里呢?”

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三村的族长都有苦难言。可让他们舍弃家园,他们真的做不到。尤其那些开垦多年的良田,对视田地如命的他们而言,更是命根子一样的东西。

眼见三位族长不吭声,赵孝锡终于起身道:“算了,本王也不想跟你们多废唇舌,你们如果不愿意离开,本王也不强求。但本王希望,你们不要做出违抗本王命令的事来。

坐拥这样的风水宝地,你们又将其经营成什么样子?能吃饱饭,确实值得珍惜。可你们都是一族之长,目光就如此短浅,看不出潜在的危机吗?”

抛下这么一句话,赵孝锡无视三位可怜巴巴的族长,直接让李云聪带着他,又到另外两个村子查看了一下情况。发现这两个村子的情况,比刘家村更加不如。

相比这些村子里的青壮,赵孝锡很明显的能感觉到,这三个村子小孩的稀少。按道理说,青年人多,小孩的数量会更多。可偏偏这三个村子,小孩的数量很少。

除了小孩少之外,妇女跟女孩的数量同样少。没有生育小孩的妇女,这种族又如何延续下去呢?这种很浅显的道理,他不相信三位族长不懂。

都是中原百姓,赵孝锡是真心不想看到,这里的人变成跟土著一样。只是他清楚,这年头一些人,很固守自封。抱着祖训之言当法旨,不敢放心地交过红线。

觉得应该在这里多待两天的赵孝锡,很快道:“云聪,本王想在这里待两天。你先让人送些衣服,还有农具过来,本王想沿着这条河,再往里面走走。”

听到赵孝锡的命令,李云聪也没多说什么,很快派人从船上,取来一些搭建帐棚的油布。在沿河边的山头上,修建了几个临时居住的帐篷。

有这么多士兵帮忙,动作自然迅速了许多。而等到命令的一条大船,则开始返航去新南城装运物资。其实上岸的海盗,也很同情甚至可怜这些先唐遗民。

得知赵孝锡一行留下,并没跟上次一样离开。三位族长,也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先前赵孝锡的话,大概告诉他们一个选择,那就是搬迁到那座大城去居住。

可他们几代人在此居住,尽管条件不怎么好,那也成为他们祖宅一样的村落。又岂是随随便便就能放弃的呢?可不放弃,谁知道这位王爷,下一步会怎么对他们呢?

直到现在,三位族长都有些想不明白,这堂堂的大宋朝王爷,为何会出现在这种蛮荒岛屿上呢?是他们太久没接触外面的世界,还是这王爷根本就是假冒的呢?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三位族长都清楚,单凭那些精锐的士兵,就不是他们联手所能对付的。眼下这种情形,他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