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 (第1/4页)

你们担心外人打扰你们的生活,为求自保的心是好。可你身为族长,就甘愿看着村庄没落下去吗?今天本王离开,希望下次再来,不再看到这种赤身兽衣的村民,能做到吗?”

被训诫了一番的刘正源,也感受到赵孝锡的仁慈,很老实的道:“请王爷放心,草民一定会好好告诉村民,不给王爷还有官府添麻烦。多谢王爷的赏赐!”

面对刘正源这种有点老封建的族长,赵孝锡也清楚,一时半会没办法改变他的观念。可赵孝锡相信,随着新移民的搬迁而来,他们就会明白,什么才叫生活。

当满足了温饱的问题,相信这些遗民村落的年青人,也会想追求更好的生活。到那个时候,就算这些老人谨守祖训,相信也无法约束村里的年青一代。

只要年青人能改变观念,这些遗民才会焕发出新生机。不然,遵照着老传统,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他们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时代所淘汰。

不管怎么说,赵孝锡做了他所能做的事情。至于未来这些遗民,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赵孝锡也不会去强求什么。

毕竟,这些先唐遗民,加起来也不到一千人。只要新移民开始搬迁进入,相信他们也会明白,融合进人群的重要性。等到他们转变观念,再进行引导想必也更容易。

第二卷 第三十七章 卖房还是卖货?

从遗民村回到新南城,赵孝锡连夜召开移民会议,将发现的平原地形,跟六部官员都通报了一声。随后跟他们布置,有关新移民基地组建的事情。

听到在那大山里面,又有这么一个便于开垦良田的地方,这些官员自然清楚。有了可开垦的田地,就有地方安置移民,有了人口岛上也会越来越热闹。

清楚赵孝锡将要求提出来,剩下就是他们去帮忙完善。这些官员也清楚,赵孝锡手下的地盘越大,他们这些官员晋升的速度也会越快。

谁都明白,他们做为新南城的第一批任命官员。如果只守着一个新南城,他们永远都得不到提升。可有了新基地,自然就会有新的管事官员。

将事情安排下去,赵孝锡才返回王府休息。而这个时候,那些留守移民大营的百姓,也很快得知有地方安排他们。一时间,整个营地的百姓,可谓彻夜未眠。

第二天一大早,工部跟户部的官员,就来到移民大营。告知这些等心急的移民,在距离新南城半日海程的地方,有一处可以安置他们居住的地方。

愿意搬迁过去的百姓,可以先行到户部进行登记。首批过去的移民,派出青壮随工部一起出发,去修建他们未来居住的村落。话音一落,移民自然蜂涌而上进行登记。

等到移民登计完毕,户部开始让他们集合,随船一起前往遗民山谷。至于还有家属的青壮,他们的家属,暂时都住在大营里,等移民村落建好再搬过去。

对于这种安排,这些移民觉得很仁义。毕竟,他们都是抱着一丝希望,来这里讨生活。现在他们在移民大营居住,一日三餐还是能吃个半饱。

如果他们勤快一点。还能在城里找到工作,有了工作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意味着能改善生活。为此,那怕继续待在移民大营。这些百姓也显得很安分守己。

不管如何,赵孝锡看过这些移民,也觉得这个时代的百姓,只要能吃上一口饱饭,什么苦都能吃。真正好吃懒做的移民,在这里真不多见。

在事情又回归正常时,新城的其它建筑也陆续修建完毕。众工匠跟奴隶们,也全部集中到城主府,开始正式修建,这个代表新南城脸面的城主府。

相比城中的店铺。目前都没对外开放,那些城中建好的民居,却开始按照赵孝锡的吩咐。分配给六部官员,还有一些有功之士居住,顿时令城中百姓颇是羡慕。

一些分到房子的官员跟百姓。自然是满心欢喜。可按照王府的规矩,能够享受这种分配的官员跟百姓,说起来还真的不多,却令其它官员留了意。

分到房子的官员和百姓,也开始组建工匠进行装修。可这个时候,礼部开始张贴告示,城中建好的几十套住户。可以出售给有钱的海商跟百姓。

当然,谁都清楚,这些房子的价格不会便宜,真正买的起房子的。想必就是这些,打算租商铺的海商。而在这个时候,海商却听到一个消息。买了房子的海商,更容易拿到居住证。

有了这个居住证,以后新南城甚至琉球岛,任何一个城市,他们都可自由进出。而没有这个居住证。他们往后的行程,只能限制于新南城之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