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休息、活动和睡眠虽然占去了一定的时间,但保证了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因此,一定要学会合理用脑,善于用脑,懂得如何适当调节学习和休息。

(1)科学用脑劳逸结合

合理用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②每天要保证七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③两项学习活动之间应该安排生活、劳动等其他活动;

④学习时间比较长(90分钟以上)时应该安排两门课程(最好是文理科)间插复习或者两种方式(阅读和解题)间插学习。

(2)交错安排高效学习

在吃食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某一口味经常食用,那么胃口就会变得很小,一旦换个口味食欲就会大增。

其实大脑的活动功能也和“口味”一样——长时间从事某种单一的活动,大脑皮层相应活动区域的“胃口”就会变小,当然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如果按照注意力集中的规律适时交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大脑疲劳区域得以休息,休息区域进行工作,这样既不妨碍大脑疲劳区域的休息,也保证了大脑“食欲”的大增,当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的高速运作。

交错安排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不同学科复习时间的交错安排,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按照文理交错的形式安排,不要长时间进行一门课程的复习;

②不同学习形式之间交错安排,比如记忆、解题、阅读和知识整理等活动交替安排。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可能有所不同,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切记不要打疲劳战。

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那么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比获得知识又要重要得多,所以就要培养自觉的学习习惯。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并应该怎样做?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这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围绕着这一主题,下面分三方面阐述: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想使学习好还必须有个正确的学习态度,也就是对待学习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敷衍了事。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与否,决定着学习的成绩与效果。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何为习惯?习惯是儿童后天所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如早晨起床穿袜穿鞋,然后上厕所、洗脸、吃饭。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中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就进教室,拿出课本和铅笔盒,等待老师上课等等现象。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积极配合老师严格的约束和规范训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何进行规范训练呢?

主要积极配合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安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该动的时候可以自由行动,该说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该静的时候就必须安静。如:老师说:“请小朋友们打开数学书,翻到第10页,再拿出铅笔。”我们一定要在听清、听完要求之后再行动。否则教室内的学生们将变成一盘散沙,无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又如,老师说:“()

………【第二节 生活理财小窍门】………

如何培养自己财商

在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所设立的各门学科中,从没有对我们进行过财商教育。这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人们总觉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离金钱越远越好;至于理财能力,长大了可以无师自通。似乎只有这样学习才能专心,才能纯洁心灵。事实远非如此,很多成年人大多有这样一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