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天气太热,除了这些兴致勃勃的小孩子,其他人都懒洋洋的提不起jīng神,除非要下地忙没忙完的农活,否则都在门前屋后的yīn凉地儿里乘凉避热,路上没有几个行人在秋风中没剩下许多枝叶的大柳树在这鬼天气里也是一样无jīng打彩的,仅存寥寥叶片的枝条毫无生气地耷拉着,只有藏在树丛中残存的知了没完没了地聒嗓,叫的人昏昏yù睡。

秋老虎,不逊三伏暑天。

虽然战乱不断,但作为一郡乃至于一州的治所,晋阳倒显得太平了许多,晋阳的百姓似乎早已忘记了发生在并周大地上的一场场劫难,享受着难得的太平。不得不说,自张杨得到太原以来,以裴良主持太原的政事,恩威并着,招诱有方,至少晋阳一带百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对于属地的管理也是励jīng图治,有条不紊,贡献良多,体现出一代能臣的本sè,把晋阳治理得有声有sè,之前“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震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的并州晋阳,变成了“百里肃清”的东汉后期难得一片乐土。只是,也仅仅是一晋阳而已……

裴良,裴喜族兄,两人一文一武,在方悦战死虎牢关后,成为了张杨的倚重,裴家一枝独大。

裴良,有才华,但不甚高。

不过,在张杨的麾下,已是很为难得了。

忙着下田处理最后农活的老农负着双手佝偻着身子,手中举一截绳头,慢吞吞地从街上走过,绳子拖着一条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脊上坐看一个梳看冲天辫的小娃娃,小娃娃正自得其乐地玩看爷爷的斗笠。更远处,城郭外;一行南归的大雁已经半没于天涯。

此情此景,如诗如画。

可叹,可怜如此田园风光,终是持不得许久,匈奴大军已是入了关,很可能,乐土,一夜间化为一片焦土,怡然自乐的百姓,存者,又有几何?望着眼前的祥和,裴元绍心中,却忍不住连连叹息。

“裴将军,看你心事重重的,可是有什么心事?”见能征惯战的裴元绍此刻愁眉苦脸,紧皱着眉头,沮鹄甚是不解的问道。

“哦,没什么……”裴元绍含糊的应了一声,转而问道:“子仪,不知主公唤我,所为何事?”

“却是一个麻烦事,”以为裴元绍是在担心这个,沮鹄遂放下心头的担心,沉着声音说道:“裴将军,你见多识广,自然也该知晓,正所谓南船北马,南方自古以来是不产战马的。”

“恩。这个裴某自然是知晓,南方只有益州产一种矮马,脚力不错。却只能用来驮运东西,上不得战场。是以,南方所需的战马,只能从北方以及凉州引进,而这些年因为匈奴人少有卖马,辽东又有公孙瓒的把持,加之中原战乱繁多。平添了许多的危险,战马想运到南方变得更为艰难,这也使得南方的军队。成建制的骑兵不多,依我对南方的了解,最多也就千八百上下。没来由的,子仪为何提起战马?莫非。主公寻我。所为的是战马不成?”

对于南方缺少战马,作为曾随黄巾军南征北战的裴元绍自然知晓。更清楚古时候打仗,马是不可或缺的战斗员。所谓‘兵强马壮‘,‘粮草先行‘,‘天下兵马大元帅‘,‘马上得天下‘,都是这个道理。

同时的道理,韩非也清楚。

三国时更有‘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之说,一匹名马。竟可与一代猛将相提并论。南方不产马。电影《决裂》里老师上课讲‘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南方学生的抗议:我们连马长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你老讲它的尾巴作什么?不仅马,连驴都少见。好事者带了一头驴入黔,还引起当地老虎一阵sāo动,以为来了怪物。诸葛亮南征孟获,人家找不到马,只好把水牛、大象也赶到战场上去充数,岂能不败?北方产马,也惯于马上作业,所以打来打去,以蒙古骑兵最为厉害,铁蹄蹂躏欧亚大陆。以前没有坦克,骑兵队的作用就象坦克群集团冲锋,步兵怎么挡得住?象俄罗斯这样强悍的民族,拿破仑、希特勒都打不过它,唯独被蒙古军队打得一败涂地。

“正是战马。前些rì子听裴将军你说过,驰骋疆场,骑兵所向披靡,乃是不可或缺的战力。rì前主公接到暗探的回报,说荆州刘表通过一些暗中的手段,从辽东以及大草原、凉州上,或多或少,能弄到一些战马,以替代骑兵中的老弱,虽然不能使骑兵继而壮大,但是,却也勉强能维持在原有的建制。我听主公说起,刘表这次从匈奴人手中得到一批战马,数量在三百上下,这三百战马,虽然称不上宝马良驹,却也是最上等的良马,每一匹,都可作为战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