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听闻长笑,王泽对韩非声音中所充斥的热情感到不解,但也没多想,只以为这庄园的主人好客而已。寻声望去,见韩非好生仪表,最让人吃惊的是他的年轻,当下微施一礼,笑道:“不才正是王泽,冒昧叨扰,还望主人莫怪!”

“王太守贵为一方太守,却能屈驾寒舍,实蓬荜生辉也,在下三生有幸!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王太守,末怪招待不周,还请厅内说话!”

果然是王泽王季道!

“哪里,在下一区区太守,又怎及得上堂堂大汉龙骧将军的威名赫赫。”王泽并没有挪步,只是那么笑站在那里,笑呵呵的看着韩非。

韩非使裴元绍散播出去的消息,无疑是晋阳最先散播开的,而回老家省亲的王泽也听说了这消息,当时就是吃了一惊,后来一思索,便是猜到韩非怕是已经来到了晋阳,这才使手下人留心晋阳这些rì子来的陌生人,如此,晋阳湖边这处庄园便落在了王泽的眼中。

本来,王泽只有着一半的把握,这里住的就是韩非,可见了面,再看到庄园主人如此年轻,他心中便有了十足的肯定。

“王太守好眼力!”韩非没有给予否定,他知道,王泽既然来了,那就是有了一定的把握,再者,自己现在名扬天下,对于自己的样貌,也已是传的人尽皆知,不注意还好,一旦注意,连藏都未必藏的了。

而韩非又不怕泄露身份,又何苦来否认?

那样,反倒是落了下乘,倒不如磊落光明。

“久闻将军的茶乃是天下闻名,今rì,也不知王某可是有幸。”王泽笑道。

韩非哈哈一笑,“贵客当然要配好茶!王太守,里面请!”

“将军,请!”

……

“好茶!果然是好茶!”一盏饮罢,王泽不禁拍案称赞。

韩非笑道:“王太守既然喜欢。不放多饮,这茶,本将军身边还带了些。”

“那王某可就不客气了!”

随便闲谈了几句。话音一转,韩非问道:“听闻王太守在代郡为官,却不知缘何又回到晋阳?”

“不瞒将军说,王某此次回晋阳,乃是家中老父病危……不单王某回来了,家兄也尚在家中。”

“哦?令兄可的王中郎?”韩非一愣,随即想到了一人。

“不错。王某大兄二兄早卒,唯有三兄尚在。”

二人口中的王中郎,姓王名柔。字叔道,官拜北中郎将,韩非之所以能想到,也是因为王泽的字是季道。按古代取字的习惯。很显然,王泽的上面还有三个兄长,一个字伯道,另一个字仲道,三者就是字叔道了。

而叫王叔道的,韩非听过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官拜北中郎将的王柔。

“不知令尊……”

“月前已逝去。”王泽的声音,带着一丝的沉重。

韩非一愣。随即道:“实在不知,王太守。节哀顺便。”

厅内的空气,顿是沉闷了许多,王泽的兴致,明显没有了最初的高昂,韩非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如今幽州的形势如何?”韩非没话找话。

代郡,现在还是属于并州的名下,不过,韩非知道,用不了多久,代郡就会成为幽州的地盘,这也跟并州一直无主有关。就算是现在,代郡也受着幽州的节制,王泽的上司,就是刘虞。当然了,这是历史上的代郡,韩非既然想入主并州,又怎会轻易让代郡为公孙瓒夺去。

“还能怎样,刘伯安暗弱,公孙瓒强势,如今的幽州,暗流涌动,怕是大乱不远矣。在代郡不为刘伯安待见,也没什么希望,王某最近正在想,是不是辞官回家,落得一身的轻松,也不失为一美事。”王择苦笑了一声,摇了摇头,道。

“确是如此……”韩非默然,幽州的形势,他当然是心中有数,方才不过是没话找话罢了,见王泽兴致越发的低糜,便是说道:“幽州牧刘虞暗弱无能之人,不懂用人之道,王太守大才之人,刘虞不能重视之,实为刘虞之损失。想王太守有佐治之才,是所谓真金难以雪藏,相信早晚有大展报复之rì,王太守又何需介怀?张裕不是曾说王家定能封侯拜将吗?既如此,何不耐心等待?姜武圣(即姜子牙,唐宋以前,姜子牙被历代皇帝尊成为武圣)半生寒微,怀才不遇,四处飘泊,但他隐忍负重,察风云,候时机,垂钓渭水,终遇明主,王太守又何需叹息?”

“王某微末之才,怎敢同姜武圣并论?这,这……咦?等等,将军又是从何得知王某曾问卦于张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