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 (第1/4页)

隆�

可他没想到,自己错了,在虎牢关一战之时,赵云就出现了。

“不知公孙太守怎就知了你我是师兄弟。这次派人来拜贺。就想起了我。”赵云笑了一声,只是,这笑容有些苦涩,“若你不是我的师弟,其万难想到我。”

原来如此!

本来韩非也有这等猜想,不过,在他想来,公孙瓒应该不知道自己与赵云的关系才对。自己不可能说,赵云也不像是舌长之人。没想到。到头来还真就是这么一回事。

听着赵云的话,韩非心头一动,注意到了赵云话中称呼的变化。和上次相见一比,赵云有了变化。前一次在洛阳时,赵云还称公孙瓒为主公,而这一次,却只是称呼公孙太守,这说明什么?

说明赵云不再像以前那般,有着对公孙瓒的忠心。

韩非还清楚的记着上一次赵云和他说:只是,主公公孙将军在云最苦难之时收留了我,我若弃他而去,岂不是显得不忠不义……

说起来,赵云也算是命运多桀了,一身的本领,可到头来,却是碌碌无为。

他性子耿直,又不懂人情世故,难免会受排挤。

想当初,他投奔公孙瓒时,公孙瓒问赵云:你是冀州人,理应投奔袁绍,为何要来投奔我?

同样一句话,换个人肯定会说一些‘将军神武,声名远扬,心仰慕之,故来投奔’的言语。可那料想,赵云却回答公孙瓒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为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你……”

这样的回答,又怎可能为公孙瓒满意。

哪怕公孙瓒知道赵云厉害,也只是让他做一个主骑。

所谓主骑,就是战将。

每逢冲锋陷阵时,主骑当先。

说难听一点,也就是类似于炮灰的性质。

后来,赵云弃公孙而投了刘备,史书也好,演义也罢,口口声声说刘备待赵云极有恩义。

可观赵云一生,却从未得到过刘备的重用,最多也就是充当刘备的保镖头子而已。恩义吗?曹操待关羽,土丘三诺,上马金,下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更赠马赠袍,可是实实在在的情义……但赵云呢?演义中常说赵云独领一军,可实际上,赵云从未有过领军的经历。

只为当初赵云落魄时,刘备对赵云说过几句好话?

韩非只感到,赵云的好忽悠。

“原来如此。”韩非恍然,又攥紧了手,道:“师兄应该还记得当日洛阳一言吧?若在公孙处不的济,可到师弟这里来,师弟当日之言,穷一生也是做得数的。另,这两日师弟我刚得了四千战马,正准备组建一支骑兵……呵呵,这可都是草原上得来的良马,只可惜,师弟我麾下大将虽有,但要说统帅骑兵,却无人有这方面的经验,若师兄能来助师弟我一臂之力,那就好了。”

好话三千六,不防投以实惠。

如赵云者,一身的能耐,又怎不渴望建功立业?统帅一支骑兵,想必,这正是赵云做梦都想做的吧。

“四千战马?”果然,赵云眼睛一亮,可随即又暗淡了下来,苦笑一声,道:“若能早已师弟你相遇,那就好了,哎!”

言外之意,还是不能离开公孙瓒。

韩非有点纳闷了,历史上,赵云究竟是怎么离开的公孙瓒而投的刘备呢?按说,自己比刘备,有关系在,无论怎么说,两人是师兄弟,非刘备一外人可比拟的;比刘备有资本,韩非可拿出四千战马,可赵云在投刘备时,刘备却是屡战屡败,确定追随时还在公孙瓒手下讨生活,哪怕是有许诺,也不过是空口白话,比不得四千战马的实际;若说对赵云的知遇……自己也不应该比刘备差吧?

那……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韩非不解,一万个不解,但又不能强求,话,点到即可,强扭的瓜不甜。不过,为了以防万一,韩非却是要先打好预防针。当下笑道:“既然师兄这么说,师弟我也就不强求,只要师兄还记得师弟的话就好,师弟对师兄的到来,可是盼望已久啊……哦,对了,翼德兄、云长兄也到了我冀州,师兄知道否?”

“恩,听说了,不过,还没来得及去拜见。”对韩非的许诺,赵云只是重重地点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随着韩非的话,转移到了刘关张三人身上。

“呵呵,这个不急,他们一时间又不走。”韩非笑着,似无意般说着,“对了,师弟我这两日与他们兄弟三人相处,怎么发现这三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