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这个年代,老师的存在,地位那可是相当高的,天地君亲师,老师仅在父母之后,欺师,可是大罪。

但他不能,贾逵毕竟比他大。

“将军,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孔子也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没有说年龄的问题。逵是真心想向将军求教学问,还请将军收下!”贾逵说着,又是一头磕在了地上,似乎,韩非不收他,他就不起来了一般。

韩非又小小的吃惊了一下。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这句话他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北宋时欧阳修所说过的一句话,乃是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体》的才对,怎么贾逵也冒出了这么一句?

韩非有点时间错乱的感觉。

见韩非沉吟,贾氏也连忙跪下,恳请道:“公子,还请收下小儿吧……”

“请将军收!”贾逵又磕了一头。

“罢了,我答应了就是,你们,起来吧。”韩非也不是那受礼法约束的人,想了想,也就同意了这母子二人的恳请。

“弟子贾逵,拜见老师!”贾逵大喜,从新站起身来,三跪九叩,庄严的不得了。

韩非也不托词,堂堂正正的坐在那里,坦然的收了贾逵的礼,又接过以清水代替的拜师茶,喝了一口,然后道:“汝拜我为师,日后自当勤勉,不可懈怠!”

“弟子醒得。”贾逵身子一紧,连忙道。

总的说来,此行的结果,出奇的好。

“水已经喝了,我也当告辞了。”放下了杯子,韩非笑着起身道:“你们母子二人也收拾一下,不日我将返回冀粥,届时,来接你们母子一同。”

“还请公子慢走,容小妇人招待一二。”贾氏心中对韩非的感激无以复加,想要招待一下韩非,以表感谢。

尤其是儿子刚拜了人家为师,不管怎么说,这拜师礼还是要有的,至少也要吃上一顿饭才成。

说着,贾氏匆忙起身,打算起火做饭。

“是啊,老师,总要吃一顿饭再走。”

。。。。。。(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六十九章 贾逵(中)

“夫人还请宽心,想令夫吉人天相,早晚有一天会归来的。”韩非劝道。

既然贾逵这等的人物,历史上没有说他是少时失亲,想来,他的父亲也不会就这么没了。韩非说话也算是有根据的。

“但愿吧……”

说到这里,话就进了死胡同了。

韩非只得点了点头,沉默了下来。结束了这短暂的谈话。

不过幸好,这个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年轻的声音,“娘亲,儿回来了!”

随着这声年轻的声音,一个少年的身影走了进来。

这就是年轻时的贾逵吗?

韩非打量着进来的这少年,只见这个少年好象吃不饱饭的模样,显得有些面黄肌瘦,差不多大小的年纪,比之自己,却是要轻下一半去,不过,饶是如此,一双眼睛倒是清澈明亮,显得很有精神,眼角平展,眉梢飞扬,似是在说这少年的不平凡。

鼻直口正,嘴唇微厚,一脸的正气。

“你祖父许你回来了?”妇人看到儿子回来,本来平淡缅怀的脸上升起一丝的严厉,眼中,却是化不开的慈祥。

“嗯,儿今天的表现祖父很是满意,特使儿早了一点回来。”少年道。

“切记,莫要骄傲!”妇人点点头,同时,不忘了叮嘱。

“儿明白。”少年应了一声,看得出,妇人的话,他是真的听了进去。

母子二人就在韩非的眼前,腻了一会儿。半响后,妇人才意识到旁边还有外人在场。一时间,有些尴尬。

连忙松开少年,面色有些发红。转头对着韩非轻声道:“让公子见笑了,怠慢了公子,还请见谅。”

对这少年就是贾逵,韩非心中有了三分的肯定,在他的记忆中,贾逵家境虽贫寒。却还是立志从军。他“戏弄常设部伍”,使他的祖父甚表奇异,说:“汝大必为将。”并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

也就是说,贾逵的一身本事,都是从他祖父那学来的,而眼前这少年,听他母子二人的谈话。应该也是在祖父那里学习什么。

只是韩非有些好奇,这贾逵的祖父又是何许人也,缘何教出了贾逵这等名垂青史的人物?莫非,也是隐士的高人不成?

“母慈子孝,何笑之有?”韩非摇了摇头,表示不介意。

这是大好时机,韩非早已经计算好了与贾逵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