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历史上,曹cāo在《让县自明本书》一文中,也有说汴水一战当时仅有八千人参战,如此想来,大概也就是他原有的部下以及卫兹在张邈那里借来的三千来人,最后的战果就是卫兹战死,曹cāo尝到了人生第一次的败绩,若不是有着“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不可没有你”的曹洪舍命相救,恐怕也就没有了历史上的三国鼎立。

这一次,卫兹仍是没有逃脱历史的宿命,曹cāo也是狼狈逃回,并没有因为韩非的出现。而改变什么。

曹cāo的部曲进至荥阳东郊,渡过汴水(也就是连通鸿沟与黄河的汴渠),在西岸与徐荣率领的董卓东路军相遇,战斗就此爆发,与董卓的西凉军相比。曹cāo的军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装备上,都不占优势,加上又是新兵,将领又缺乏军事经验,所以很快的就陷入了被动,曹cāo的战马也被shè死。是曹洪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曹cāo,这才逃了一命。

如此,倒和韩非所知道的没差了许多,只是这……

不会又是老罗编出来的吧……是了,演义中说曹cāo之败已经是在董卓迁都之后,也就是说。曹cāo若追,只能西追,而汴水在东,明显的南辕北辙啊!

不单单是南辕北辙的问题,还有这个时间!

可能,这才是曹cāo汴水一败的真相吧……韩非如此想道。

整理了下思绪,韩非平静了下来。淡淡的问道:“那曹孟德还剩多少人马?”

“因为是背水之战,所以逃回来的并不多,嘉方才观望了下,也就二三百人……八千人啊,想不到,就只这么点人归来。”郭嘉忍不住感慨。

韩非轻吐了口气,果然和他所想的差不多,“奉孝,这就是战争!”

郭嘉点点头,“嘉知道。只是……只是不知道,长久下去,我大汉十停还能剩下几停的人,哎……”

韩非也沉默了。

历史上,经过了众诸侯逐鹿中原、三国鼎立。再到天下归晋,最后剩下的人口,才是汉末的十之一二,人,都打光了啊!

如果能早些结束这战争……

韩非不想再提这沉重的话题,话音一转,问道:“那曹孟德现今在何处?”

郭嘉微楞,“好象是去了联军大帐。”

果然如此!

韩非微微一笑,眸子中满是莫名,“走吧,你我也去凑凑热闹……”

……

“……各位如果能听从我的计策,使一人帅河内兵马渡河攻孟津,酸枣诸位占领成皋和敖仓,攻取缳辕、太谷二关,控制天险,再使一路率领大军渡丹水,攻入武关,威胁三辅,这以后,我们都高垒深壁,挂免战牌,多设疑兵,示董卓老贼以天下之势,他们很快就会分崩离析。现在,各位却迟疑不进,空有大军在手,面对贼军却毫无作为,真真令天下人失望,我曹cāo为你们感到羞耻……”

才到联军大帐,韩非就听到帐内有人忿忿,这声音,有些耳熟,正是曹cāo。

迈步进了帐中,就见众诸侯正大排宴宴,zhongyāng,一群歌jì站在那里瑟瑟发抖,前方,一有些黑矮的将领,正喷吐着吐沫星子,大骂特骂,一众诸侯,则是低着脑袋,面上表情各不相同。

韩非心下一笑,这个时候的曹cāo,还相当缺乏军事头脑啊,难怪会惨败给了徐荣。汴水一战已经把联军缺乏战斗力的缺点暴露的淋漓尽致,如果真如他所说的那样,强行渡河进攻孟津,可以肯定,很难有一个人能够活着回来。

曹cāo以相对还算jīng锐的部队攻打成皋,却连成皋影子都没有见到,边溃败在汴水,反而寄托希望于其他没有军事经验的将领,带着新兵去攻占成皋、敖仓、缳辕、太谷等诸多要塞,然后再“高勒深壁,挂免战牌”,岂不是痴人说梦?

只怕仍然连一座要塞都打不下来,最终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众路诸侯为保存自身的势力,维护自身利益起见,肯定不会采纳曹cāo这种高风险的作战计划,曹cāo并没有说出什么新东西,这个时候的曹cāo,还不是什么“生而知之”的军事天才,同前番的郭嘉一样,都还很是青涩,他们此后的用兵如神,都是靠不断积累战争经验,总结失败教训而得来的,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韩非还知道的是,历史上,曹cāo正是因为这一场的败仗,加上各路诸侯的不可能有所作为,曹cāo便带着夏侯敦、曹洪等将领返回了故乡谯县,然后去扬州募兵,加上曹洪家资富庶,驰名江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