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宋朝诗人苏东坡遭人陷害被逮捕时,他老婆伤心大哭,苏东坡对她说:‘你应当像杨朴的妻子一样做一首诗为我送行。’苏东坡的老婆一听,笑了起来,他这才放心坐牢去了。”

林则徐接着说:“据说,宋朝的杨朴是个怪人,这人不想作官,最喜欢喝酒吟诗。但是,皇帝偏偏看中了他,要他进京做官,他不敢抗命。临行时,他老婆送他一首诗:

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吟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吟完杨朴老婆的诗,气氛开始没有那么沉闷了。林则徐又说:“夫人能作一首诗给我送别吗?我倒作好了一首送给你。”于是,他深情地吟诵起来: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吟完这诗,夏天解释说:“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能力微小而承担重任,早已精疲力尽,往后更加衰老平庸而难以支持了。如果对国家有利的事,我会不顾个人生死去做,难道能见灾祸就逃避,见利益就争夺吗?如今把我贬谪到边远地方去,正是皇上对我的大恩,皇上养着我这个无才的人,正好胜任一名守边关的士兵。在分别的时候,和老婆笑谈古代故事,请你也吟一首“断送老头皮”的诗为我送行吧!”

夏天接着说:“林则徐在新疆流放期间,还很乐观的渴望东山再起,报国杀敌,盼望朝廷有朝一日起用他。当时,他写的一副对联就表达了他的抱负。”

接着,夏天吟道:

偶然风雨惊花落,

再起楼台待月明。

“其实,林则徐成就千古英雄不是偶然的。”夏天说:“据说他少年读书的地方——福州西湖有个荷亭,亭后是宋代名臣李纲祠。林则徐也为该祠写过一副对联,那真是掷地有声,豪气干云。该联云: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大家看,这不就是林则徐自己生前身后的写照吗?而林则徐的父亲也是有点文墨的人,据说,林则徐外出做官时,他的老父亲仍然住在乡下,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挂在厅堂上,挺有趣。”夏天吟道:

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大家对夏天讲的对联兴趣盎然。

然而,夏天所讲的林则徐的故事,也许就是书中人的宿命也未可知。况且,世间人还在不断重蹈覆辙。

中午十二点钟,许爱群带大家来到一个饭店,十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边准备吃午饭边听王书记作党日活动的观感,和党员在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的启发。王显耀特别强调:“陈行长是作为支行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积极分子代表参加这次活动的。希望党员同志以后多帮助他进步。”

陈作业也很虚心地向各党员表达了真诚的愿望。

吃过午饭后,大家意犹未尽,将车开上刚刚通车不久的虎门大桥,上得桥来,陈作业把车停在路肩上,大家下了车,免不了又是照相,又是观景。后来,大家重新坐上车,陈作业干脆把车开到了桥的那一边。

这时,夏天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这座桥真的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以前,我听人介绍过虎门大桥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筹建,历经二十年到了九十年代末才建成。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当初国家穷,经济不行。当年,桥没有建起来,为了两边的运输和往来,由一个港商投资搞了四条渡船,从这边过渡到对岸要二十多分钟。这渡船现在还在用。我们去中山看朱赤儿的厂房时还过渡过。”

王显耀看到珠江口宽阔的江面,心情也是格外的好。心里想:“来南方发展算是来对了。”

夏天说:“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广东的鱼米之乡,二十年前的生活就很不错了。当年我到了顺德、新会、江门等地小住一、二个月,生活比广州还写意,三毛钱三两粮票买一顿饭,保管你吃得又饱又好。在这些地方的本地人,没有多少个愿意到官场上出人投地的。”

这时,谢友说:“王书记,什么时候我们再到南海、佛山、顺德走一走,长长见识?”

王显耀认真地说:“支部是要考虑这个问题,让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真好。”

这次活动,可以说对党员同志还是有教育、启发作用的。

有诗为证:

彩练横空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