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袁静在这庄子里各处玩了一会回来坐好,赞道:“这里又美又好玩,难怪小姐在宫里呆不住,总是要往外跑。”

相愿闻言叹了一息道:“如今天下纷乱,战火连天,民生多艰,何谈美好?”

宇文觉便应道:“正是,我瞧这南陈这些年真是萧条不少,都是因为战争所致。二哥,有我在一日,咱们两国不起战争好不好?”

袁静哼了一声,道:“我听说蛮夷野蛮不化,打仗以汉人女子作为军粮,称为‘两只脚的羚羊’,是不是这样?”她似乎对高肃仍有怨气。

相愿道:“不止胡人,战争时期军粮不够,便是汉人也有人吃人的事。归根结底,祸源便在战争。自始皇统一天下以来,中原一度强大,到汉更是经济文化国力繁荣盛时,谁知东汉末年,三国而立,至今三百余年中原四分五裂,一片黑暗。汉朝的原有人口已经接近灭亡。原有文化也已近灭绝,汉朝宫内原藏八万多卷书籍尽毁,如今所兴的佛教、作画都是外来文化。”说到此时,叹息道:“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局,别说文化,却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连性命都难保。”

陈夜来听了也对高肃道:“咱们也不要起战争。”

宇文觉道:“相先生这话还是怪胡人入侵了?”

杨坚道:“此言差矣,我听相先生之意却不是这个意思,相先生言下之意是统一方国强,分裂导致国亡。而要想改变这个四分五裂的局面却是只能通过战争。”

相愿道:“自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以来,胡人汉化,汉人胡化,尽可相融,如今虽说中原大部被胡人所占,只是比如高肃、杨坚你们两家本是汉人,只是这百十年来鲜卑化,因此只认鲜卑。胡人、汉人又有谁真正分得那么清楚?只是不管是南人还是北人,胡人还是汉人,中华天下一统始终是所有人的心愿。”

高肃亦点头道:“要稳定强大需得一统才行,若想一统便少不了打仗。但是战争于国于民皆有害无利,这便矛盾了。”

杨坚哈哈一笑,道:“比方说我打到北齐,二弟总不能拱手让我。”

高肃道:“有我在一日,当保北齐一日。”又道:“不管如何,三师父的意思便是想让咱们都明白,打仗除了一己之私,一时之快,另有更加深远的目标。”

杨坚、宇文觉便也点头。

第二天相愿醒来刚刚起床,便见门口探出袁静的笑脸,袁静笑嘻嘻地端了水,粉之类进来伺候他梳洗,又为他铺床,果然是长大了,不但不需要人照顾,还可以照顾人,且这些定都是她每日习惯工作,做得甚是麻利。相愿只道:“这庄里自有下人,我是你叔叔,应该由我照顾你才是。你又不是我的丫头,不用做这些。”

袁静从小便是这样伺候小姐,把小姐当作最亲的姐妹,如今见了相愿自然也这样对待,听了奇道:“不做这些做什么?”又彻好了茶端过来,笑嘻嘻地道:“我愿意做这些。”

两人收拾妥当走出房间,天色中刚刚开始露出晨曦,万物还罩在一片朦胧当中看不清楚,雀鸟欢快的鸣唱声和隐隐花香也变得朦胧起来。走到荷池,便隐然有隐身世外,天下太平之感。却似乎听到有打斗声,寻声来到水榭,便见朦胧雾色中高肃和陈夜来正在一处嬉笑顽耍,对练武艺。却是自从袁静见到相愿,便只缠了相愿,便再也不去扰他二人。使他们二人能够一大早便自在练武游戏,嘻嘻哈哈之声从雾中传出倒比雀鸟的鸣唱更显欢快。

相愿见高肃和陈夜来拳来掌住,身形灵动,两个人又美,各自笑意盈盈,眼见他们打得好看,便拉了袁静在廊上坐下观看。看着便想起一事,问袁静道:“你的武艺练得怎样?‘凤舞九天谱’可有好好练习?”

袁静答道:“我也常跟小姐一起练武,只是比起她来要差很多。”

相愿心想,她在陈府是个丫头,自然不能专心练武,须怪不得她,只是这毕竟是她父亲当年遗愿,自己当要督促完成,便道:“以后要认真练习,学好武艺。”

袁静点头应了。

水榭中高肃和陈夜来二人打得高兴,却并不知道有人在一旁观看,高肃早已发现陈夜来身法招势都不错,只是功基不实,下盘虚浮,便一掌轻飘飘向陈夜来劈去,陈夜来后仰避过,手下出指点向高肃腰腹,高肃正要她如此,转身绕过,只伸出两个指头在陈夜来额头一点,陈夜来站立不稳便向后倒去,高肃早已准备,另一只手向后一抄,便把陈夜来扶住,道:“你下盘不稳,所以容易摔跤。”

陈夜来虽是输了,亦是不服输的性子,便不服气,转而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