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部分 (第1/4页)

老头回头看了他一眼:“是高董啊!我昨天还听说你被抓起来了呢,今天就出来了。没事吧!”

高远苦笑摇头,递过去一颗香烟:“没事,还不是靠关系才出来的,人情如纸!越用越薄,到最后你自己都不好再去求人。对了老伯,您这么大岁数了,按道理说应该退休了吧,我没记得应聘你来啊。”

老头嘿嘿笑了,放下拖把,接过香烟然后把那个水桶拎过来当烟灰缸,这才说道:“其实我是走了后门的进来的,后勤科的韩静是我侄女,上次她打电话回家说在南京大工厂上班,而且还是主管后期的科长。我听说了这事以后就找他爸商量,看能不能给我找个活干,我六十多了,下地干活已经不行了,两个儿子也不是很孝顺,在家还不够生气的。我也没啥要求,有地方住,有饭吃就够了,脏点累点无所谓。韩静还真不错,安排我过来拖地,这活没有风吹日晒,也不脏,一个月还有1800块钱拿,我很知足了。高董你可别怪韩静啊!”

“不会,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找个南京当地的老乡,也不止这些钱,而且还多事。对了,韩静给你上保险了吗?”

老头弹了弹烟灰:“啥保险,能在这儿干就不错了,咱不讲究那个。”

高远忽然想起一个事情:“大伯,韩静她妈好点了没?”

“你说韩静她妈啊!基本没事了吧,反正不敢太累了。韩静离婚那一年,她妈差点没过去,有是一番抢救。折腾了半个多月,为了这事,母女俩可是冷战了一年,到现在都不说话。唉……儿女是做父母一辈子的牵挂。你别看我那两个儿子不孝顺,可如果他们真的有什么困难,我不是还要帮嘛!”

高远看着远处,若有所思,呆了一会又点着一颗烟:“大伯,你看工厂里职工的情绪怎么样,都尽职吗?”

老头紧锁眉头,想了想:“说真的,干部都还不错,这些当官的都很尽职,管理也很严格,就是有些职工很消极,不是说领导的坏话,就是是说公司没有前景,说公司都没有正规的研发机构,生产的产品没有竞争力。那倒也是,我听他们说公司到现在连代理商都没找到几个?”

“这个正在想办法,目前自行车市场确实在不断的萎缩,代理商也不好做。”

老头自己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烟点着:“对于你们城里人的想法我不知道,但是在我们乡下人干活,还是喜欢那种大号的28自行车,比如以前的飞鸽、凤凰、白象。现在城里人弄得这种山地车根本不实用,带个人都难!还有就是自行车确实落伍了,电动车现在已经成为了主流,在农村基本年轻人都骑电动车,谁还骑自行车。以前大家进城骑自行车三十里路没感觉啥,现在基本上没人这样干了。大家的体力明显不行了。高董你有些事可能还不知道,农村人骑的自行车,根本不是厂子里面生产的,造自行车还用弄个厂房吗?我来之前觉得很奇怪,很搞笑。说这话二十年了,90年代初的时候,我就听说河北有个县城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车配件批发中心,你想要任何款式的自行车,你都能在那里找到零件组装起来。你想想那些有牌子的车三四百,在哪儿自己弄只要一百出头,谁还买牌子啊。从价格上你没办法跟他们比。”

这番话说的高远更头疼,他本来就没甚信心了,现在被老头一打击更觉得没希望。他觉得自己在思想上还太浮躁,对于做实业根本就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看到一份吹的天花乱坠的创业计划就兴奋异常,热血上涌。从来就没想过里面的难处,那些做计划的人,也不过是闭门造车,他们那里知道市场细分后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怎么知道下面还有山寨产品,他们怎么知道中国广大群众的创造力、战斗力、模仿能力是超出你想象的呢。话说回来,其实做任何生意,生产任何产品都是有销量的,也都有赚钱的,问题是做生意的人如何去经营。古人云,隔行如隔山,从外面看,你什么都看不出来的。

“老伯,我这是几千万的投资啊!说实话吧,工厂办了这么久,我还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家里、公司厂了一大堆事情,我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能有多少精力来管厂子里的事情啊!唉……!”

老头也跟着叹气,他担心的是厂子干不下去,自己很快就要卷铺盖滚蛋,到时候回到老家又是继续受儿媳妇的气。

两个人还在聊天,厂房里面进来一群人,一个个探头探脑,高远抬头看去,竟然是老大等人,这帮人不在蓝冰酒吧跑这儿来干嘛了?

“高远兄弟,我操!让我们几个一阵好找啊,都以为你跳楼了呢。”老五打远处就喊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