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页)

“你还没照够?我都快饿死了……”文莎莎在一旁催促着还在不停拍照的秦远,这会儿他正对着一个老式洋楼的窗台雕花感兴趣。

“等我一下,马上好。”秦远把文莎莎撂在一边儿,自己跑到那栋洋楼的下面去拍照,“这个很有研究价值,我得回去慢慢学习。”

“你还吃不吃饭了?再不吃,我可回家了?”文莎莎抱怨道。

“哦,对。今天你是要请我吃饭的,吃吃吃。走,去哪儿吃?”秦远恍然大悟般地说道。

“哪儿吃,哪儿都那么多的人。还不知道得几点才能有座位。”文莎莎环顾看了看四周,在她视线之内的那几家餐馆早已是门庭若市。

“那去哪儿?干脆给你省点儿钱,就去麦当劳吧。”秦远说。

“我不去。吃腻了。去那儿吧。”文莎莎指着前面一家店铺的广告招牌说道。

“‘大娘水饺’?”秦远没听说过这个地方。

“是啊,这个在北方没有吗?”文莎莎问秦远。

秦远摇了摇头,又瘪了一下嘴。

“我天,‘大娘水饺’你们那儿都没有?这个在我们这儿可有名了,号称是‘能顶垮洋快餐的中国快餐店’,虽然只是一个卖饺子的。”文莎莎表示出了她的惊讶,她不敢相信在当地路人皆知的“大娘水饺”,在秦远居住的城市竟然不知道。其实,文莎莎也是大惊小怪,根本用不着这样。有好多东西上海有,别的城市是没有;但是也有一些东西别的城市就有,上海就未必有,什么东西都是相互补充的。“大娘水饺”、“全家超市”这样的商铺是在北方的好多城市很难看到,甚至承认就连"7…11”这样的小店,也是近几年开始陆续在各地兴起的,但这不一定代表着别的城市就不发达。像“津工超市”、“大方便利”这样的店铺在上海就没有;“大福来”餐饮连锁店就更不用提了,估计上海人连听都没听说过。有好多东西就是这样,你有我没有,但我有的你未必有,谁也不用笑话谁,更不用为这些小事而感到骄傲或自卑,每个地方的人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小城市的人喜欢简单随性,但这会被大城市的人看不惯,他们觉得这是“懒”、“土”或者“傻帽儿”;同样,大城市的人热爱追求时尚、喜欢高雅、热衷品牌,这也会遭到小城市人的鄙视,他们会认为这是在装逼。无论怎样,人各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按照自己已经习惯的方式去活着吧,同样,你也不要干涉他人的生活。

“那你们那儿也太……”文莎莎的语气里带出一丝蔑视。

“我们那儿怎么了?我们那儿有好多好吃的,你们这儿都没有。”秦远大声对文莎莎叫嚷,“牛肉板面你们这儿就没有。”

“谁告诉你没有,我们这儿离安徽这么近,难道连牛肉板面都没有?那是你没看见。”文莎莎反驳秦远道。

秦远一琢磨,安徽离上海这么近,至少比自己家离这儿进,没有牛肉板面是说不过去。他想起来了他家门口的一家沙县小吃,他觉得这种小餐馆,上海不一定有,可是他刚要说,一抬头,一家黄门脸的沙县小吃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连门脸装潢都一样,福建人就是厉害,买卖儿都干遍全国了。

“还有什么,你说啊?”文莎莎激着秦远。

“煎饼果子你们在儿就没有。还有‘二姑包子’、‘二斗栗子’……还有‘周村烧饼’,你们这儿都没有。”秦远一下子想到了好多,从一个侧面也证明,他现在很想吃到这些东西。

文莎莎一时间语迟,因为秦远说的这些东西,她都没怎么听说过,也不知道拿什么继续东西跟秦远斗。“不和你说了,真烦人。我饿了,我要吃饭。”

两个人在这种“争斗”之中来到了水饺店的门口。水饺店修建在了地下,在通过一条细长的甬道之后,他们走进了店铺的大堂。里面的人早已挤得满满当当,根本没有多余的空位子,有好多来晚的食客,正站着焦急的寻找着餐毕欲走的客人,他们好在第一时间抢先占到那个座位。

“这儿也这么多人。”秦远说了一句。

“这还算少的了。前几天我来,根本排不上。”文莎莎说。

这时候,文莎莎看到了一个靠近右墙角儿座位。她火速跑了过去,目的是不让正站在旁边的一位年轻姑娘坐在那里。文莎莎坐定之后,她招手叫秦远,秦远也随后走了过去。

“想吃什么?”文莎莎一边问秦远,一边叫来服务员,“阿姨啊,侬给这里收拾一下,再拿张菜单过来。”

服务员端来一个大盆,把上一桌客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