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雪大夜寒,明思妹妹请回吧。”司马陵的眸光在明思身上扫过。

明思微微颔首,不再言语,转身离开。

回到北将军府,蓝彩将温好的姜汤端来,明思饮过,洗漱一番,睡下不提。

蓝彩却心疼明思冻得冰凉的手足,暗道明日定要将那银鼠皮大氅取回,还得定做两双暖靴才是。

可惜天不从人愿。

次日一早,蓝彩忙完府中的事先去给明思定做了两双暖靴,去到天衣坊的时候却得知那件新做的银鼠皮大氅一早就被人买走了。

这日方师长去了云绣斋,还没过来天衣坊。

“方师长不是说了要留下的么?”蓝彩皱眉。

掌柜无奈,“看上这件大氅的是宫里的人,我也没法子啊。”

“宫里的人?”蓝彩微诧。

掌柜颔首,“今儿个一早,就来了个宫里的姑姑说要挑大氅,伙计们不知道,便把那件新做的拿了出来。我出来的时候,人家就已经结账了。我一看人家那腰牌,哪儿还能说不卖啊!”

正说话间,方师长来了,问明情形后也只得无奈,蓝彩重新挑了件灰鼠皮的大氅带了回去。

回到府中,明思正在同阿刁商议粮食的事儿。

“四个庄子怎么才这么点儿粮食?”明思有些惊异。

阿刁解释道,“秋收后就卖了不少。这两月粮食价格涨得厉害,原本前些日子还要卖些的,后来得了你的信儿才没卖的。往年庄子到年前一般都会只留够自用和做种的粮食,贮存起来是只是少部分,绝不会太多。粮食不比其他,一旦陈年,价格就便宜了。”

陪嫁的几个庄子虽然月前得了明思的信没有再卖粮食,可秋收后就已经按照往年的惯例卖了一大半,剩下的也不多了。

眼下那五个赶制军需的村子大多都要求将工钱折算成粮食,而且明思还应了供应这开工期间的一日三餐,方管家算了账,仅就这两处就需用粮食一千五百石左右。

而如今陪嫁的四个庄子一共剩余的粮食也就一千三百石不到,还得留出做种的和庄子上自用的。

明思从未接触过农务上的事儿,这一世没有人教过她,前世就更没见过。

所接触到的农产品不是成品就是半成品,连稻谷和小麦的原形都分不清楚的她哪里能知道农事上的管理。

只是看了田产地契,按她所知的古代生产力估算了大概的产出,却不知道庄子上经营的惯例。

蓝彩和帽儿终于发现原来明思也不是什么都懂,两个丫鬟笑嘻嘻的给明思好生解说了一通,明思这才明白了缘由。

“那就只能去收些粮食了。”明思道。

“三小姐不是给小姐留了些田产么?”蓝彩忽然想到,“何不让大少爷去看看,眼下咱们差的也不多。”

明思一听也在理,便让帽儿把匣子抱出来。

打开细细一看,几人都是瞠目结舌——大夫人给明柔置下的田产足足是明思陪嫁的四倍还有多。

大夫人买下的庄子在大京周边就有六个,其中还有一个是西山的温泉农庄。

而除了这大京六个庄子,与大京相毗邻的几个繁华些的大郡也都有大夫人替明柔置下的田产农庄。

帽儿瞪大了眼,半晌才感叹,“原先还以为大夫人待三小姐不好,其实还是心疼的。”

明思轻叹一声,“可她不知道三姐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将大京附近的六个庄子地契拿出来交给阿刁,让他先去办理了相关事宜,然后才好去庄子上调粮食。

转首过来,帽儿正打开首饰匣让蓝彩看大夫人给明柔留下的那两件首饰。

蓝彩看了看,“怎么只两件?”

帽儿不明白,“就只两件啊。”

蓝彩道,“这等贵重的首饰应该成套才是,又是留来做嫁妆的,即便没面花、蓖梳、宝钿这些,也该有项链和耳饰才对。”

蓝彩跟在三夫人身边数年,这些大户人家的规矩还是知晓的。

看到这套首饰只有镯子和步摇便有些奇怪。

帽儿偏着头,“难道是大夫人还没来得及置办齐?”

没置办齐?

听得两个丫鬟的对话,明思蹙眉,不可能是没置办齐——匣子里的东西是大夫人为明柔进宫准备的,看那些地契房契就知道,从明柔一出生就开始备了。

蓝宝石再稀缺,也不至于配个项链和耳饰也配不齐吧?

想起昨夜碧桃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