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被他爸爸打得鬼哭狼嚎。更惨的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封的酸梅粉又全部被拿去小卖部退掉了。可谓是白白挨了一顿打,啥也没捞着。

当时小卖部里最贵的零食是麦丽素,漂亮的红色包装袋,一包要卖一块钱。一块钱啊,可以买一百颗棱角糖,可以买二十包酸梅粉,秦昭昭绞尽脑汁骗来的五分一毛根本买不起,只能空看着它想像是何等美味。

后来,坐在前排的女生家里开了小卖部。她有次带包麦丽素来学校吃,分了几颗给几个要好的同学吃,秦昭昭有幸得了一颗。这颗黑呼呼的小糖球看着虽然不咋的,可吃到嘴里后那叫一个好吃呀。她只觉不过瘾,但人家不可能再给她吃了。她决定以后骗来的钱都存起来,一定要存够一块后自己去买一包来吃个痛快。

秦昭昭为此“丢”东西的频率更高了,妈妈终于起了疑心:“怎么又丢了?你这个月丢了几次铅笔了?”

到底还是小孩子,妈妈一反问就紧张了,涨红着小脸蛋结结巴巴答不上话,一付作贼心虚的样子。妈妈顿时就明白了:“我给你的钱你是不是根本没买铅笔橡皮,而是乱花掉了?”

被拆穿了,秦昭昭顶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小孩子骗钱在大人眼中是很严重的过错,一向和蔼的妈妈也板起面孔打了她的屁股,打过后还罚她写了一百遍“我以后再也不敢撒谎骗钱了”。

她才上小学二年级,这句话中很多生字都还不会写,依葫芦画瓢地一笔一划跟着描,一百遍写下来几乎写得手抽筋。好痛苦哇,比挨打还要痛苦。

被妈妈打过和罚过后,秦昭昭再也不敢撒谎骗钱买东西吃了。

而秦妈妈也因此意识到小孩子渐渐长大了,有自己的渴望与需求,完全不给零花钱是不行的,只会逼着她想方设法去弄钱。深思熟虑后,她和女儿约定,只要考试考了一百分,就奖励她五分钱。

物质奖励的效果非常明显,秦昭昭为了“赚钱”而努力学习,经常拿着一百分的考卷回家领赏金。有时候她甚至会嫌学校的考试次数不够多,影响她“赚钱”。

终于存够了一块钱,大大小小的一堆硬币与纸币,一分的、两分的、五分的、一毛的、两毛的……她细致地一一叠好,攥在手心里兴冲冲地冲去厂商店买麦丽素。

在厂商店门口,她迎面遇见来帮爸爸买烟的乔穆。他身上穿着一套簇新的海军衫,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小皮鞋,浑身上下,从头发丝到指甲缝都干干净净。他真不像是长机地区的孩子,这里的孩子一百个加起来也没他一个干净,更没他洋气。商店里几个售货的阿姨一看到他都笑着说:“哟,小上海人来了。”

秦昭昭和乔穆是同时进的商店,可是阿姨们仿佛都看不见她,全部热情有加地围着乔穆说话,还有人慷公家之慨地从糖果柜台里抓出几颗糖要塞给他。那些糖换了秦昭昭会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但乔穆却毫不在乎地摇头谢绝,拿了烟就走。

秦昭昭好惋惜那几颗乔穆不要的糖,如果给她多好。可是阿姨们是不会给她吃的,乔穆一走就又放回柜台里去了。

5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开始学习写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要求并不高,但对于一群才八九岁的孩子们来说却很为难。很多学生都不会写,绞尽脑汁也憋不出几个句子,于是都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抄作文书。

秦昭昭那时已经爱上了看小人书,并仗着识了几百字,还煞有介事地看起了爸爸借阅的章回小说,什么《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东》之类,看得有趣时一个人在那哈哈大笑。可是她只会看不会写,作文课每每上得头痛万分,总对着摊开的作文本咬着铅笔头发呆。所以她也和同学们一样,小小年纪就当起了文抄公,每次的作文都找小学生作文书上大同小异的文章抄,以此蒙混过关。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她蒙了语文老师几回后,有次露了馅。那次的作文题目是《节日的晚上》,当时是过中秋节,老师要求学生们写这个。她回家翻出一本作文书,找到一篇写节日夜晚的文章,提笔就照抄:“正月十五的晚上……”

可怜秦昭昭那时年纪小,根本弄不清这些节日的农历日子是什么几月初几,所以头一笔就露了馅还犹不自知,照交上去给老师批改。结果可想而知,语文老师用了整节作文课来批评她,挨训挨得眼泪汪汪。

过后没多久,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去公园参观菊展。语文老师要求学生们观菊展后要写篇作文,还要求带上纸笔,看菊花时把菊花的形态记录下来。

秦昭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