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 (第1/4页)

秦昭昭虽然把周明宇报给她的号码存进了手机,但她知道自己会打电话给林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经年未见,打过去跟他说什么好呢?何况她与他原来关系就尴尬。如果同学聚会上见个面,一大堆人在一起嘻嘻哈哈,还可以从容几分。私下里单独地与他通电话,她一定会紧张,会说不出一句顺溜的话。

林森的电话号码,因此一直只是安静的睡在秦昭昭的手机中,宛如冬眠。

大四下学期开学了。

这个学期基本没有课了,大四学生们都在各忙各的,宿舍已经十室九空。有准备考研的,有计划出国的,更多的人还是奋力奔走在求职就业这条路上。秦昭昭也开始四处参加招聘会投简历,希望能在毕业前锁定一个有意向的签约单位。

第一次去参加大型招聘会时她的感受只能用“震惊”二字来形容。招聘会上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到恐怖的程度。只有春运期间人潮汹涌的火年站方能与之比拟。她根本没办法一家家招聘单位去细看去了解,只是身不由己地被人潮推着走。竭尽全力在无数森林般高高举着简历表的手臂缝隙中塞进去一份自己的个人简历。这样塞进去的简历有没有用处,她全然不可得知。

好不容易从招聘场内挤出来后,她头发散了,衣服乱了,原来擦得锃亮的鞋面上全是重重叠叠的鞋印。刚才那种拥挤不堪的场面她都不知道被别人踩了多少脚,而自己又踩了别人多少脚。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乱。乱极了,有不少小偷趁着这股乱劲浑水摸鱼,时不时就有哭丧着脸的求职者来找保安求助,不是钱包被偷了就是证件不见了。钱丢了都是小事,证件丢了就很麻烦。保安很内行地让他们去门口垃圾筒里找找看。

这一次招聘会秦昭昭白白挤了一场,到头来没有一份简历得到招聘单位的回音。她投出的简历应该全部进了废纸篓吧?又打起精神先后参加了几次类似的招聘会,但屡战屡败。她屡屡败北之际,班上却有不少上海学生顺利地签妥了工作单位。本地生自有本地生的优势,生于斯长于斯几十年,关系门路当然比外地生多,找工作也自然比外地生容易。便何况很多企业招聘时都优先考虑有上海户口的学生,不服气的外地学生再怎么嚷嚷不公平也没用。

同是外地生,谢娅比秦昭昭幸运,男朋友欧阳浩给她联系了一家有业务来往的公司做秘书,不用去挤人才市场活受罪。她说会帮她留意看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她很感敷,却也不敢寄予什么希望。想找份合适的工作有多难,她已经深有体会了。

人才市场人才网站人才报刊,秦昭昭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留意这些地方的招聘信息。简历雪花般飞出去,得到的回音却寥寥无几。她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专业也不热门,加上应届毕业生又没什么工作经验,这样的求职简历往往在人事部门初筛时便淘汰了。即使偶尔得到了几次面试通知,她也很倒霉地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拒。

秦昭昭印象中最深的两次面试发生在同一天。那天上午她在某电子公司应聘经理助理,下午去某台资企业应聘文秘。这两家公司不约而同地问到了她对薪酬的预期要求,在电子公司,她按平时在人才报上看到的经理助理招聘薪资报了一个数字。结果那位人事经理皮笑肉不笑:“你才刚刚毕业就想拿这个薪水,这薪水起码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才差不多。年轻人,心不要太大了,谦虚一点比较好。”

经理的态度,让秦昭昭知道这次面试十有八九没戏了。吸取教训,下午在那家台资公司再次被招聘的考官们问及薪酬要求时,她表现得很谦虚,报了一个比较低的数字。结果考官的脸色照样不好看:“你们大陆的人就是没底气,对薪水的要求这么低,很明显对自己的信心不高。”

两次面试铩羽而归,秦昭昭郁闷极了。这薪酬要求怎么这么难报哇!报高了人家说你不谦虚,报低了人家又说你不自信,这也太让人为难了。

一而再地求职受挫,秦昭昭的自信心几乎降到零。找工作就是一个自信心不断遭受打击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面试失利,招聘官们不屑一顾的眼神与口吻,会让人产生一种“我难道这么差嘛”的感觉。秦昭昭都快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废物了!不然何以面试的几家公司都拒她于门外?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十二年,还自以为满腹学识,到头来人家根本不用正眼瞅你。

工作找的这么不顺利,周末打电话回家时,父母问起这方面的事她都不想回答。免得他们担心,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岔开话题。几次三番后,父母想必也猜到了几分。这天她爸爸接电话就直截了当地问她工作是不是不好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