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尊敬的各位评委,在座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一名来自石子头小学的参赛者。在学校,我的职务可多啦!都会有那些职务呢?你们猜一猜……”静了片刻,有人说:“语文老师呗!”。“对!我的职务可多啦!大家再猜猜看!”我把‘多’字说的重重的。气氛异常活跃,很多人在说:“‘音乐老师’‘数学老师’‘保姆’‘少先队辅导员’……”“谢谢你们的回答,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幼儿班的音乐、游戏,是少先队辅导员。但还不止这些喔。”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评委钟老师试探的说:“炊事员?”

“对!你虽然在中心小学,但对村小的情况也挺了解的。”我赞许的点点头。“我们小学有五个年级,48个学生。48个,比你们一个班的学生还少,学校根本没钱请炊事员。我在课间操时洗米煮饭,就餐时为学生打饭。也算炊事员吧!我还有一个职务就是石子头小学菜园的园主。我今晚说的课题是《菜园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二第三课《菜园里》是一篇生动活泼的韵文。本课出示了9种蔬菜名称及图片。介绍了6种蔬菜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我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对不起,我忘词了’(当时脑袋一片空白,怎么也记不起说课稿的内容)”我不好意思的说。“没关系,你可以拿到说课稿来。”评委王老师微笑着对我说。台下响起了热烈掌声,看到台下老师们善意的微笑,举手无措的我犹豫了片刻,从衣袖里拿出一个事先准备的萝卜说:“这是我在校菜园里亲手种的萝卜。因为有了真实菜园这个教学资源,我的教学设计分4个环节……”

复赛时,进入决赛的孙老师对我说:“我想起来了,你就是说课时拿着萝卜的老师!”在为上课做准备时,得到了许多我叫不出名字却能叫出我名字的老师的帮助。可见,这次说课我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明白,不是我的课说得好,而是几点不同让我出奇制胜。一,我是唯一向观摩的老师问好的参赛者。这个细节是否客观反映出参赛者的两种不同的心态呢?一种是把自己定位在参赛上,课只是说给评委听,观摩的老师听与不听无关紧要。一种是把自己看成参与者,希望大家一起交流、沟通。二,我是唯一不带说课稿带萝卜上台的参赛者。说到这,感觉汗颜。如果不是看到当时有那么多不利的因素,也不可能有这个唯一。参赛者都是年轻人,多么朝气蓬勃啊!如果多一点创新,多一些自己的风格,气氛一定会更好。三,我是唯一说着说着忘了词很尬尴的参赛者。这是多么大的失误啊!可评委却给了我进入决赛的资格。初赛后,我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我不是最好,但我与众不同。

五点收获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决赛时,听了五位老师的优质课,套用孔子的话:“六人行,已有五位师傅焉。”这次以参赛者的身份观摩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后来的日常教学中,我都努力将他们的长处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糅合在一起,完善自己的课堂。

一,虽然坐的离黄老师远一些,但能在模糊的视线中揣摩到黄老师与学生眼神的交流。老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传情达意”。这是我现在在努力做的,努力用眼神把自己的心表达出来,使自己的心与学生走得更近,去共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共同探索知识更广阔的空间。

二,课堂上的一动一静,都是优秀课堂常规的展现。回答问题时踊跃而不乱序,思考问题时积极而不躁动,朗读课文时认真而不怠慢,孙老师这种种突出的表现都强烈地冲击着我。反观自己课堂,课堂常规着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上课10分钟之后就有孩子坐不住了,我只能用竞赛的方式去规整坐姿,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有几个孩子坐姿不正、注意力持续时间不久,一堂课中我要经常去鼓励。听了孙老师的课,她很少费口舌去规整课堂,孩子表现的都很好。疑惑是:我的课堂正常吗?自己给的答案是:有些不正常。原因:自己在课堂常规要求上有些放松。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与巩固,在习惯和常规上有些疏忽,殊不知,习惯和常规是正常传授与巩固知识的前提。以后我将尽最大努力去弥补过失,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听余老师的课,宛若坐在小舟中顺流而下,没有惊涛骇浪,却在知识的涓涓细流中完成了整堂课的旅行。余老师利用多媒体讲《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篇课文。很羡慕能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因为在村小是没有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