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今年,武汉风雅又一次涉险保级成功,俱乐部终于痛下决心,即便花再大的价钱,也一定要引进欧阳东,哪怕买错了哩,也总比这样年年保级好,再怎么说,买个球员也比花钱保级便宜吧?

可要是买对了哩?武汉人可是眼睁睁地看着欧阳东是如何凭着一己之力把九园那样的赔钱货拉进甲B的,大名鼎鼎的大连长风和青岛凤凰在莆阳也上演过阴沟里翻船的故事;还有,有了欧阳东的陶然和没有欧阳东的陶然简直就象是两只队,一支就象充满进攻性的苍鹰,而另外一支就象瑟瑟寒风中残喘的老牛……

这些都是理由,可最重要的一条是,武汉风雅现在需要一个中前场的调度者,一个能让进攻流畅的组织者,而欧阳东,恰恰是这样一个球员;当然,他的相对低廉的转会价风雅也能够承受。

方赞昊猜错了,欧阳东的转会与叶强并无太大关系,他不是欧阳东转会的始作俑者。

在桐县老家的二十多天里,欧阳东终于想明白一件事情,无论他在甲B赛场上表现得多么出色,国家队教练组也不可能关注他。他欧阳东是什么人?是一个从大山里靠读书考大学才走进城市的农家小子,两年前还是个靠踢野球挣饭钱的失业大学生。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足球训练,没有进过体校,没有加入过任何级别的国家队,国家队里从教练到队员他连一个人都不认识——当然,现在他认识了好些,可那也是因为国家足协给省足协面子,临时找个本省籍球员来凑热闹的。

可那趟国家队十日游把欧阳东的心给彻底闹腾起来了。

他知道,现在的陶然俱乐部不可能在他成为国家队一员的事上帮什么忙,除了莆阳本地的报纸和电视,即便在百把公里外的省城里,都没多少人关心莆阳足球,更不要说那些全国性的媒体了。人们的目光全部在追随着国家队,追随着甲A豪强,追随着那些驰骋在甲A赛场上的明星们。可要进国家队,就得先让自己的名字不断地出现在国家队教练们的眼前呀。

要想进国家队,先要进甲A!这是欧阳东得出的结论。

所以当叶强把陶然新赛季合同细节告诉他,同时告诉他武汉风雅又一次真诚地邀请他时,他毫不犹豫就回了省城,在叶强的陪同下和风雅俱乐部的老总及主教练碰了面。武汉人的至诚打动了他,更重要的是,曾经在国家队里有过一番蹉跎的风雅主教练很敏锐地觉察到欧阳东现在的心情,他立马就保证了欧阳东在球队里的主力位置,并且愿意把这一条也写进欧阳东的合同里。

“甲A甲B,一字之差,差距却是天上地下。我再多说就没意思了,”年近六十的主教练操着一口浓浓的湖北口音,笑呵呵地说道,“等你来了武汉,自己个慢慢体会吧。”

“今年转会是摘牌制,东子去你们武汉,没太大问题吧?”作为朋友和经纪人,遇事一向小心谨慎的叶强考虑得要周详得多,“要是在你们之前的俱乐部摘走东子该怎么办?”

这怎么可能哩。

风雅的总经理以前是北京那家甲A俱乐部的总经理,在足球圈里有着广泛的人脉和极好的口碑,实力平平的风雅年年作为降级大热门却年年成功保级,他功不可没。“按摘牌顺序我们排在第四名,排在咱们前面的俱乐部我都联系过了,他们几家都有各自的目标,再不会来捣乱的,何况我们准备第一轮就会把东子摘下来,省得后面那些不懂规矩的家伙横踩一脚。”他望望叶强,又看看欧阳东,拈着一块鱼肉撇着嘴摇摇头,“这鱼做得真是太次了,等东子月底来汉口报到,我请你们两位去大中华吃真正的武昌鱼。叶老师,你也得来,你要不来,等我们客场来省城踢顺烟时,我把你另外一条腿也打折!”

一席话说得在座的人都是一个莞尔。

叶强也没为总经理那最后一句话生气。

十二月中旬,陶然队的队员们陆陆续续都回了莆阳。他们一早就从报纸上看见欧阳东的名字上了转会名单,虽然不清楚事情的经过,可大家也不愿意过多地议论此事,转会不转会的,那是人家欧阳东自己的事,留不留他,那是俱乐部的事,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好了。

毕竟欧阳东还没有转会,他现在还是陶然队的一员,每天他还是随大家训练,闲下时就在基地举重房里练练力量,或者在自己寝室里看看电视翻翻书,耐心地等待转会摘牌的那一天。

没有队友当着他的面说什么,他也没听见有人在背后议论他转会的事,可欧阳东还是感到,自己的转会让他和队友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曾闯和强子他们这拨年轻队员再也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