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页)

一群人猛吃一顿后,在无人付饭钱的情况下,他们装着有急事的样子陆续往外走,全走光了就脱逃成功了,走不了则“硬闯”。更有甚者,有人乘人不备,往汤里丢只苍蝇、蟑螂,然后进行讹诈。这种人犹为可恨,下手一般都在快吃完之时。

李陶怕吵闹影响生意,免去饭费不说,甚至还会赔些钱。本来李陶就想这么和稀泥下去了,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意识到了这样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

那一天,一群地痞混混白吃白喝之后,似乎觉得还不够惬意,其中一个混混竟然当众**起赵玉婷来。裴岳见状大怒,正欲出手,却被李陶拦下了。

李陶知道,若是裴岳出马,收拾这几个混混自然不在话下。可若是因此当众露了武功,引起别人的怀疑,那就得不偿失了。

正在此时,刘志仁冲了上去,与混混们打将起来。刘志仁毕竟是文人出身,哪是这些混混的对手,顿时被打得头破血流。混混见状怕担了官司,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然后悻悻离去。

李陶心中明白,若再不想办法,以后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恐怕生意也没得做了。

冥思苦想了很久,李陶终于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我怎么这么傻?既然老鼠太多,我何不养只猫呢?”

第九十章 铁碗帮

第二天一大早,裴岳就被李陶打发去了县城,直到傍晚时分,刘志仁才回到了秋风破。

“岳伯,怎么样?都打听清楚了吗?”李陶迫不及待地问道。

“都打听清楚了。”

“快说来听听?”李陶催促道。

“长子县的捕头姓郭,叫郭壮,今年三十三岁。长子县是大县,有百十个捕快,郭壮武艺高强,办事公道,颇受手下捕快的拥护。郭壮住在长子县郊的罗家庄,没有子嗣,家中除了娘子和瞎眼的老母亲,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罗家庄?”刘玄嘴里咕哝着。

“怎么?刘老夫子,你知道这个地方?”李陶奇怪地问道。

“知道!罗家庄有我一位多年末见的故人!”

“真是无巧不成书,刘老夫子,明天我就陪你去罗家庄拜访这位故人!”李陶望着刘玄。

“恐怕李小郎君不是陪我去拜访故人,面是意在那位郭捕头吧!”

李陶没有言语,只是点了点头。

“李小郎君,明天我也一道去。”刘志仁在一旁插言道。

……

郭家庄与罗家庄离得并不太远,李陶与刘玄父子晌午时分便到了罗家庄。

刘玄的故人叫罗冒,是土生土长的长子县罗家庄人。罗冒虽然出身贫寒人家,却装了满肚子才华。刘玄在入仕前,时常与罗冒在一起游山玩水,弈棋钓鱼,饮酒吟诗。

罗冒见了刘玄父子热情之极,毕竟这般对胃口的好友实在难得,哪能不欢喜。当下便吩咐娘子:“备些下酒好菜!”

刘玄与罗冒聊得尽兴,可一旁的李陶却心急如焚,屡屡给刘玄使眼色,刘玄却视而不见。

李陶百无聊赖之际,刘玄终于步入了正题:“罗兄,我向你打听个人!”

“何人?”

“长子县捕头郭壮。”

“打听他做什么?”罗冒奇怪地问道。

“没什么,我只是对这个郭壮比较好奇。”

“郭壮原本并不是长子县人,说起来和我还算是亲戚。他在长子县可算是一位大名人了……”

几年前,长子县境内出现了一个铁碗帮,领头的是个和尚,人称“铁罗汉”收了数十个徒弟,个个都跟他学会了一身本领,四处打家劫舍。县衙剿了几回,没占着半点便宜,县令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被人割了辫子作警告。

铁罗汉隔三岔五就派人来长子县的富商们要钱要粮,富商们苦不堪言,有的就开始高价聘请武艺高强的保镖护院。罗冒的堂兄罗松龄是开镖局发的家,年轻时候凭着一身过硬的弹腿功夫,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气。后来,罗松龄年龄大了,回到罗家庄闭门不见客,在家专心练武教徒。

罗松龄家中颇有钱,在罗家庄内家丁众多,铁碗帮虽然垂涎三尺,但却始终没对他下手。长子县的其他富商请他出山领头共同抵御铁碗帮,但都无一例外吃了闭门羹。众人都在背后骂罗松龄为富不仁,没有桑梓之情。

这一日,罗家来了两个客人,一个面色黝黑的壮汉自报家门,是以“开碑手”著称的陈大侠。另一个年纪不大,穿得像个庄稼人。

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