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 (第1/4页)

陶菲嘟着嘴,咕哝:“我知道了,您都说好多遍了……我们陶家上下祖孙数代都是中医,现在到开始学起西医来……我妈妈就天天唠叨,说我喜欢学医也没事儿,有好多医学院都不错,将来当个医生,也tǐng受人尊敬,可不能跟着爷爷学,学个没什么用的中医,没有个学历,将来就是靠关系进了医院,肯定也让人看不起……”

“你啊,总之,西医临场一定要学好,总不能你进了医院之后,遇上急诊病人,需要你抢救,你来一句你是中医,无法处理,那热闹可就大了。”

秦卿摇摇头,敲打了她几句也就算了,说得太多,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更麻烦……其实,她对陶菲母亲的想法,也了解一二,那人,仅仅只是担心自己的孩子罢了。

如今在国内,中医正面临严峻挑战,有很多教授,科学家,所谓的权威人士,对中医都不屑一顾,甚至主张取缔中医,认为中医根本就不科学。这些人里,甚至有很大一部分医术高明,颇为威望,都是一言九鼎的大人物,而中医也确实玄之又玄,很难总结出一套科学规律来。

这就造成了中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一个中医,想要在这方面学有所成,进而有所突破和建树,那绝对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西医已经成为了医学发展的主流,而中医,在年轻人当中完全没有市场,陶菲是陶家的孙女,从小就学中医,而且为了中医,从没有动念去上学读书。中医将她幼年的生命,占据了绝大部分,这也造成了这个孩子没有童年,没有正常的生活,与社会脱节。

做母亲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她的同龄人格格不入,甚至都快要称得上是脱离社会了,又哪里能不着急?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不是世家名门,也没办法了解从小被祖父教养的女儿,争执便由此而生……

秦卿端起一杯*啡,喝了一口,想着是不是应该在学校里强调一下,让学生们最好不要去关注社会上的中西医之争,那种争执,在她看来毫无必要,等到真正走上这一条医学道路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明白,中医需要的是每一个医生脚踏实地的工作,为病人分忧解老,而不是永无止尽的争辩,中医在〖中〗国发展了这么多年,即使式微,也不是某个专家几句话就能够被取缔……

看着两个学生把蛋糕吃完,喝光饮料,秦卿才打发她们走人,自己把两个人送来的药箱打开,看了看,里面各种药物齐备,还有她那一盒,沈国手赠予的‘九针’,心里也踏实了一些,当时被紧急‘抓到’中华南海,连自家药箱都忘了拿,秦卿可是浑身不自在,每个医生都有自己趁手的工具,用别的虽然不是不行,但总是有些别扭的。

把药箱收到桌子下面,又和沈莹说了会儿话,确定今年国外交流会参加哪几个,确定出席的学生名单,都是些需要她考虑的琐事。

这两年国外各大医学院校,都经常发出交流邀请,还有很多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们,一旦遇上棘手的病例,也经常会邀请学校的教授们,医院的专家们共同会诊病人,秦卿本人接到的交流邀请更是数不胜数,她交流会之类的邀请只是偶尔去,但是,如果是会诊请求,只要有时间,是一定会参加,反正现在通过互联网,想要和地球对面的病人见面,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了。

中医在国内发展还并不算特别顺利,就算是秦卿身为沈国手的爱徒,又研究出抗癌灵这样的能够治愈绝症的‘灵药’,她在国内,还是有很多人对她的成就半信半疑,总觉得她是借了沈国手的光,所以,她也只能说比较有名,和很多知名教授相比,秦卿差的还远,没办法,在国内,就要考虑这种论资排辈的传统。

但墙内开huā墙外香,在国外,秦卿还有羽林医学院的众位高材生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的,好几个国家的医院为了把她挖走,可是下了死力气,待遇越提越高,秦卿都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能跟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们相比。

这一次,沈莹又帮着处理了一堆邀请函,看着秦卿优哉游哉地喝*啡,而自己要忙死忙活地跟这么多的文件奋斗,免不了眼红,气不打一处来,皱着眉,一个白眼飞过去:“我看,你干脆走人吧,反正留在国内也只是闲着没事做……看看,这个研究室给你开出一年五千万美金的研究经费,允许补充,年薪七百万美金,海边别墅一座,配备专车,配备二个专业生活助理……”

“停,你再念下去,我真心动了!”

秦卿失笑,她不是说谎,而是的的确确有点儿心动,就算不那么看重钱财,可听见这样的高薪,也很难不动容“要不是我除了咱们国家,别管去什么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