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八月十一,西风有些大(终于离开吐蕃了哈哈) (第1/2页)

八月十一,晴,西风,风有些大。

仍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很普通的晴天,若强要说有何不寻常,大概便是临近中秋,多少多了些佳节临近的节日氛围。

天气已不像三伏天那般炎炎如火,早晚已很凉快,不过正午时的阳光还是很有些劲头,仍是几乎能把脑袋晒出油来。所以这种天气下,每到此时,马路上街道上便是行人稀少,大伙儿都留在家里纳凉避暑了。

不过这一天到了正午后便不再如往日,开始显现出不寻常之处。

一拨一拨的百姓开始往城外的方向走,而郊外的百姓则是三三两两的出现,在往城门的方向走。

甚至还有一些附近州县的百姓前来。

并非是节日临近有什么活动,也并非是某处多了个避暑胜地。而是就在今天,就在一会儿之后,远去的游子就要归来了。

远去的英雄就要归来了!

没有多少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雷振雷员外畏罪自杀的时间还不长,还有很多人为此义愤填膺或是津津乐道,根本没人会认为接下来还能有什么大事发生。

可是,就在不久前,一个满头乱发衣着破烂,面容消瘦且憔悴的男人牵着马走到了县衙前,接着走进了衙门的大门。

然后便传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李知县力挫雷振叛国之后并未闲着,霹雳手段再次施展,派出了十余位曲里大好男儿挥师西上进赴吐蕃。

那个男人便是帮忙过来报信的。

说是仅十余位汉家子弟便让吐蕃腥风血雨血流成河,如天神下凡又如诸葛再世,最终大获全胜睥睨天下。

当然,李知县的这手霹雳手段并非是吃饱饭撑着没事干,十余位好汉是带着目的前往吐蕃的,这目的便是……战马!

千匹战马!

世人皆知大宋缺马,对马尤其是战马的需求几乎到了饥渴的程度。若是一匹两匹或是十匹八匹的还好说,有钱终究能弄得到。可这是千匹啊,几乎凭空多出来的千匹战马,谁能拍着胸脯说弄得到?即使上朝堂上的大人物们也不行。

可咱们曲里李知县说他可以,于是便可以了。

好大的魄力、好大的手笔!经世之才,妥妥的经世之才!

好一个公忠体国的李知县、好一个心系黎民社稷的李知县!

好一群曲里的好男儿、好一群英雄!

这是所有曲里人的荣耀,所有人都为此与有荣焉。

古往今来,百姓们对于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为了国家民族奔走的英雄式人物都是敬佩、崇敬的。

……

在那个男人出现后,李知县便在曲里抽调了很多懂马的人,由小虎儿带队前往吐蕃迎接马儿和英雄们的归来。毕竟千匹战马的规模太大了,山高路远,总不能让出生入死才弄到的马儿给跑了。

就在今天早上,城门刚开不久后,小虎儿如同一个野人一般,骑着马儿出现在城门前,小虎儿是回来报信的,说是大概等过了正午,大队人马就将到家。

也不知怎么回事,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个遍,然后全城的人都知道了。

这等场面谁愿意错过?毕竟千匹战马……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就是一串数字,并没有具体的概念,因为根本没人见过,如今机会来了,自然不愿错过。

更何况今儿还来了很多外地慕名而来的人,甚至据说还来了一个大人物。

所以今儿的曲里已是万人空巷。

事实上,说起来这是有些奇怪的,而且算是有些过了。因为这并不是对外征战,并不是与侵略的敌人在沙场上一场泣血战斗后的荣耀归来,若是这种,那如何欢迎都不为过。

弄回来千匹战马……这功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总是不至于有如此阵仗。

所以,既然这是现实,那么便少不了有人在推波助澜。

陈辰管这叫造势,早就曾与李浩讨论到此处。

对于李浩来说,想要往上爬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候,此时不造势更待何时?这造势嘛,首要是民意。历古以来,没有哪个掌权者敢漠视民意。

造势便是煽动、便是裹挟。

所以某位大人物到场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张宇将消息传回来之后,这位大人物的案头上一定会接到李浩的书信,这个功劳是李浩的政治资本,也是李浩身后这位大人物的政治资本。

……

正是阳光最有劲的时候,很热,好在今儿风不小,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