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第1/2页)

这一番话以及之后一唱一和的问答让藏在昏暗角落里的陈辰目瞪口呆。

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一直没问或者说还没来得及问的地方,竟然有人要对付素末谋面的他。

很显然,刘三这个刘家的漏网之鱼便是罪魁祸首。

果然与曾经那个刘家的行事一脉相承。

他觉得自己小瞧了刘三,尤其是野心,刘三的野心与疯狂刷新了他的认知。

因为直到现在,他仍然不认为,就靠这些佃户去闹一场便能让官府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把已属于别人的私有财产判给他人或是收归公有?

更何况以杜楚在文州城的实际身份,这种结局怎么可能出现?

难道许恪是吃素的么?这可是他亲妹妹的人。

莫说当初关于这庄子的交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算真有什么巧取豪夺,许恪也不可能眼看着妹妹的利益受损。

所以这让陈辰感觉很奇怪。

那便是,刘三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刘三怎么就知道杜楚是个傀儡、其实可以算作他陈某人的人?

要知道知道这里弯弯绕的人确实有,但于情于理,这个刘三都不可能与这些人有什么交集。

毕竟知道这事儿的都是文州城食物链最顶端的那寥寥数人,根本不可能存着利用此事达到什么目的的心思。

因为许恪还是知州啊,这是自己活得不耐烦还是想造反?谁会做出这等傻事儿?

可刘三仍旧这样做了,并且表现出的是言之凿凿的态度,这是为什么?

陈辰并未思考多久,因为正如他先前所认为的,谁会做出这种傻事儿?

既然是傻事,既然觉得不可能,那么就必然另有原因。

换句话说,这里的重点在于刘三怎么知道他与杜楚的关系上,可谁说知道就一定是要别人透露的?

因为知道他与杜楚的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先知道杜楚与许清菡以及许恪之间的关系。

所以……为何不能是刘三蒙的呢?

除此之外,他想不出别的可能。

所以他顺着“刘三是蒙的”这个思路思考下去。

按着这个思路,首要得站在刘三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想着想着,没过多久,他的脸上便露出了一丝会心的笑容。

果然,自己开始是犯了想得太多太深的老毛病,这里应该并没有那些更深更复杂的东西。

纯粹就是刘三一个人的独角戏。

刘三是曾经那个刘家的旁支远房,一直在这庄子上管事,甚至把家都安在了这里。

可现在庄子换主家了,曾经引以为依靠的刘家也灰飞烟灭了。虽然现在庄子还没有什么变动,但很显然,变动是早晚的事。

不管真正的主家是不是杜楚,暂时没有变动肯定是有原因的,将来会有变动也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变动开始,第一个被扫地出门的肯定是刘三。

向来作威作福惯了的刘三显然对此不甘心,所以想要搏一把,否则以这等人曾经高高在上时所结下的怨,再加上已经失去了依靠,将来的日子可想而知。

这是动机。

有了动机,接下来便很好推理了。

杜楚对这么大个庄子不闻不问,是个人就会生出疑惑,刘三也不例外。再加上杜楚是个外地客商、孤身一人在文州城的明面上身份,这便会让刘三推敲出,杜楚是某人的傀儡。

虽然其并不知道杜楚是谁的傀儡,但可以依照可能性强行给杜楚安一个。

这个人便是他陈某人。

谁让他灭了刘家的“门”并且被判充军的呢?

身为刘家的旁支,到了现在,自然会知道起初的那场流言蜚语是他陈某人搅起来的。所以在陈某人失势后,刘三便依葫芦画瓢,也学着他鼓动民意,逼着佃户们上衙门告状。

接下来便是其中的关键了,那便是这样告就能稳赢吗?

当然不能!

想来刘三也知道不能,毕竟其的依据全是蒙的,是寄希望于杜楚是外地商人且孤身一人的身份上,以及看起来与他陈某人似乎是有几分牵连的猜测上。

毕竟当初刘家把庄子转给杜楚委实太莫名其妙了些,被他陈某人灭门也很莫名其妙,将二者联系在一起也不算多牵强。

告了,衙门总归会查一查,万一真查出什么了呢?万一真蒙对了呢?

刘三自己也说了,如果衙门把庄子判给他会怎么样,如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