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 (第1/4页)

“罢了。”杨行密让高宠起身后,道:“田、安二人若是结好吕方,高筑墙、多储粮,我倒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可他们起事的时机实在挑的太差了,吕方如今兵锋虽盛,可他从去年出兵杭州算起,已经有一年时间了,虽然连战连胜,可必定府库空虚,士卒疲惫,加上地盘一下子由一州扩大到六七州,必定要停歇下来将养个几年,最多送些兵甲便是。这两人势单力薄,虽然占了点便宜,也不过多扑腾几个月罢了,东塘那些战船能够换来这个结果,算来某还是赚了。”

高宠见杨行密如此笃定,也是信心大增,笑道:“大王高见,倒是在下愚钝,白担心了。”

杨行密坐了下来,捋了捋颔下胡须,指着高宠笑道:“可最让我高兴的却不是田、安二人起事,而是你。”

“我?”高宠听了这话便落入了五里雾中,不由得糊涂了。

“不错,杨某如今已经年过五旬,我的父亲、祖父、曾祖父没有一个活过五十的,这些日子来,某家经常头晕目眩,想必也时日不远了。”杨行密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继续道:“按说杨某如今官居一品,位止王爵,也该是活够了,只是诸子不肖,却实在是放心不下。我在世的时候倒也罢了,可若是去了,渥儿能守得住这片家业吗?你叔父便在我府中任职,今日又见你如此明断,他日我儿即位,身边谋主便有了人,这才是让我真正开心的事情呀。”

听到杨行密这般说,高宠心中不由得泛起一股暖流,谦道:“如此重任高某实在是难以胜任,府中胜过我的大有人在,还请大王三思。”

“不错,可那些老将个个功高不赏,我在的时候也就罢了,渥儿又哪里驱使的了他们,莫要推辞,好自为之,勿忧不富贵。”说到这里,杨行密有些疲倦了,便吩咐高宠赶快去行事。

高宠走出屋外,脸上又是欢喜又是忧虑,欢喜的是,杨行密这般说,自己前途便是一片光明,而忧虑的是,杨王年齿已老,就算这次打败了田、安二人,可他一死,只怕府中之人,便人人皆为敌国,自己身受吴王大恩,与杨家早已分不开了,只怕那时便不得自由了。

升州城,唐时升州便是建康,自东吴到陈,数代雄主都建都与此地,其地面临大江,背靠重山,有虎踞龙盘之说,若说江南形胜,此地当属第一。由于隋末时杜伏威、辅公祏割据此地,杜伏威降唐后入朝后被扣不返,辅公祏遂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升州此为贬义,升是小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意为弹丸之地),为防止南方再起据此地雄城割据,便将旧都台城平毁,迁至他地筑城以为升州,但是此地的地理位置决定其很快又兴盛起来,李神福据守此地后,更是深沟高壁,兵力雄厚,是淮南本部在江南的第一雄城,成为了田覠背上的一枚钉子。

去年李神福领大军西向,便将城中守军抽走了不少,加上吕方击破钱缪之后,升州在四周都是友军,无有外敌,本来此地就是江南旧都,交通辐辏,四方特产荟萃于此,战事平息下来,淮南本就富庶,四方商旅皆聚集于此地,虽然不能与广陵、大梁这等天下一等一的名都相比,可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风光。

如今正是七月朔日,农人刚刚收罢了夏粮,手头松动了几分,商人们便纷纷打开铺门,抓住这个时机想要发个利市。留守升州的推事不但大开城门,让四郊百姓入城购物,还在东西两个城门内的空地外各新建了一个市场,任凭商人百姓在其中交易,从中抽税渔利,毕竟乱世之中,若要养兵,首先就必须有财,之所以宣武镇兵精甲天下,很大一个原因便是大梁位处运河要道,水运方便,四方商贾积聚于此,朱温从中抽税,才能支撑得住他庞大的军队。

已经是正午时分,这升州气候,夏天最是酷暑难耐,端得是又闷又热,守门的军士们早就将身上的盔甲脱去了,躲在阴凉处,饶是如此,汗还是不住的往外冒,身上的那件单衫早就被汗浸的湿透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不住的从额头上往下落,便好似方才从水中爬上来一般。轮值的兵士不住的看着一旁木杆的阴影,盼着时间过的快点,好让替班的弟兄过来。

这时,不远处走过了一行人,戴着斗笠,挑着扁担,上面用荷叶盖着,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一名军士上前一步,右手已经扶在腰间刀柄上,喝道:“干甚麽的,担子里都是些什么东西,快让我们看看!”

为首那人放下担子,唱了个肥喏,脸上堆笑道:“我们都是四郊的老实百姓,今日也就是进城卖点土产,再买点盐回去,两位军爷,且行个方便。”说话间已经靠近身来,手中神不知鬼不觉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