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部分 (第1/4页)

众船接到号令,纷纷尾随旗舰鱼贯行驶,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陈璋的座船绕过了那个海角,一个巨大的海湾在众人面前展现出来,远远望去,在海滩摆放的密密麻麻的全是小船,六七条深入海中的栈桥上,也停的满满的大船,桅杆如密林一般,粗粗一数,不下百余条,只怕眼下杭州的码头上,船舶也没有这么密集。

“这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这里人烟稀少,平日里也就几条补充淡水的过路船只吗?”陈璋不由得又惊又怒,一把抓住那船长的衣襟怒喝道,他这一晚上几乎都是在生死线上挣扎,耐心早已消耗的差不多了,此时这等节骨眼上却被这船长带到敌巢里去了,他几乎要把眼前这人撕成碎片。

可那船长此时已经被眼前的景象吓得目瞪口呆,他也不知道平日里连条渔船都看不到的孤寂海湾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大小船只来,只是傻张着一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陈璋见到他这般模样,是又气又狠,一把将那船长掼倒在甲板上,反手便拔出腰刀要将他斩杀于当场。

眼看那船长便要死于陈璋刀下,突然传来一阵悠长的海螺声,陈璋抬头往声音来处望去,只见不远处几条快船正调转船头往这边驶过来,显然是岸上的守军发现了自己,派出快船赶来探查。

看到情况有变,陈璋闷哼了一声,强自压下心中怒气,将手中兵刃丢到一旁,不由得思忖起来,眼前这般樯橹如林,只怕便是自己寻找的明州水军所在,却不知道赵引弓为何会将船队集中在这鸟不生蛋的荒岛上。眼下自己士卒疲惫,船只又在风浪中破损严重,逃是逃不过对方的快船的,若是抵抗,众寡不敌也是显而易见的。“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过,难道自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结果却好似束手待毙的份吗?”想到这里,陈璋的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中。

润州漕河,五六丈宽的河道被粮船几乎塞满了,由于河道多有淤积,又无有风力,所以必须依靠纤夫拉纤方能渡过这一段河道。河岸上一队队纤夫发出沉重的号子声,粗糙的绳索深深的勒入他们的肩膀,可是船舶前进依然十分缓慢。

“佛儿哥,进舱里去歇歇吧,这儿有我盯着,出不了事。”吕雄从船舱里走了出来,脸色微红,衣襟上还有湿迹,显然是刚刚饮了酒的。

王佛儿回头看了一眼,吕雄有点心虚,口中嘟囔道:“天气寒冷,也就喝了几口御寒,碍不了事的。”

“罢了,我还想看看这周边景致,毕竟在这里我们也呆了许久,许多儿郎们还留在这边,如今这里兵荒马乱的,也不知他们过得如何?”王佛儿叹了口气,也不再提吕雄饮酒之事。原来这漕河本是江南运河的一段分支,六朝建都建业,都以三吴之地以为立国之基,钱粮税收皆以那里为根本。粮食财帛都是沿着河道运输,到了京口(润州古称)到建业这一段,原本走的是长江,可是当时的那里的江面靠近入海口,风浪甚大,运粮船只很容易倾覆,为了减小损失,于是便挖掘了一条运河直接由云阳西城一直到建业都下,又称丹徒水道,这漕河便是当年其中的一部分。后来隋代挖掘江南运河,这部分水道许多都淤积堵塞了。田安之乱后,吕方为了拖住杨行密的手脚,在秋收之后,运送部分军粮给安仁义,由于吉阳矶一战后,淮南军在大江之上已经重新占了优势,吕方便从这条水路运粮到润州,这段水道途径丹阳,这本是吕方故地,他出兵下江南后,王佛儿还镇守此地多时,如今看到这麽多纤夫,只怕其中还有留在丹阳的旧部也在其中,心中不禁有些恻然。

“活该,谁叫他们当年贪图逸乐,留在丹阳,若是当年跟随主公一同到湖州去,如今又岂会这般境地,佛儿哥就是心软,连这些没眼力的家伙也发善心。”吕雄恨声道,脸上颇有不屑之意。

为王前驱 第371章 善心

第371章 善心

王佛儿冷哼了一声,左右看看无人,低声道:“吕雄,你是主公贫贱之交,迟早是要独领一军,执掌方面的,有些道理旁人都不敢跟你说,某家今日便说与你听。你说这为将之道,第一是什么?”

王佛儿虽然在吕方麾下是极信重的大将,可是平日里谦恭下士,从无仗势凌人的行为,可此时吕雄却不由得敛容答道:“这个,为将之道第一的自然是通晓军事,领兵克敌啦?”

“不对。”王佛儿摇了摇头,道:“曹孟德提到用兵之道第一条便是‘足食足兵’,让将士们有饭吃,有衣穿,妻子父母皆有所养,然后再准备好兵器甲胄,训练他们闻金鼓,知进退,后面才能谈得上用兵打仗。当年主公在丹阳,度田宅,料甲兵,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