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1/4页)

乐白深知,华艾的矛法已是江湖一绝,要想从他的手下赢得一招半式,实在很难。

但他别无选择,惟有出剑!

“呜……”乐白没有犹豫,一声长啸,冲天而起,手中的剑化作一股旋动的气流,拖起一道耀眼的白光,向华艾不动的身形飞刺。

他身为问天楼的四大家臣之一,剑术之精,已臻化境,缕缕剑气在窜过空中的刹那,竟发出了近似海潮的声音。

这一剑已是乐白毕生所学的精华,在瞬息之间爆发,无不尽显剑术名家的风范。

就连刘邦也禁不住在心里叫了声:“好!”他倒想看看,华艾将如何化解这惊天一击。

华艾的眼中闪过一丝讶然,不过,他丝毫不惧,在最不可能的情况下,他出手了。

长矛一动,没有任何花俏,只有一个“快”字,快到人所能达到的极限。

他的整个人仿佛与手中的长矛连成一体,化作一道碧芒,挤入了乐白幻生出的那片剑花之中,气流暴动间,一声沉闷得让人耳膜欲裂的暴响,惊破了长街上空的宁静。

围观者无不色变,纷纷后退。

乐白的人如一块岩石坠落于地,剑锋斜指,一缕血丝从鼻间如线渗出,而华艾的人却飞出数丈之遥,才飘然落到了长街上,衣袂飘飘间,他的脸上因气血不断向上翻涌,已成赤红一片。

刘邦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冷冷地盯住华艾的眼睛。当他明白了华艾的来意时,已经用不着担心华艾的逃走,考虑更多的,是自己这行人将如何突围。

因为就在两人交手的瞬间,他终于感应到了一股杀气。而这股杀气之张狂,似乎带着人为的刻意,在瞬息之间密布于整个长街。

“轰……砰……”在“醉死人”酒楼四周的每一堵墙,突然开始迸裂,泥石激飞,烟尘四散,围观的人流带着尖叫惊喊四下逃窜,长街上闹成一团。

当硝烟散尽时,长街上已没有了看热闹的闲杂人等,但在每一堵垮坍的墙壁背后,整齐划一地站着数百名表情肃然的勇士,箭矢生寒,刀枪凛凛,已经将刘邦一行人尽数包围。

整个气氛为之一紧,空气沉闷之极。

△△△△△△△△△

定陶城,乃由楚入齐的必经重镇,只距城阳不到百里。

这里水陆交通发达,一向是繁华热闹的商埠所在,但是随着西楚军的北上,市面变得萧条起来,一些有钱人家不是逃往乡下避祸,就是举家迁徙,偌大一个城中只留下那些穷苦百姓还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不过也有例外,城东的盐商张五爷就是一个例外。他不但没走,而且他的府第中一连几天都热热闹闹,似乎根本不担心官兵的骚扰。

他之所以不担心,是因为在他府第的四周布满了一些比官兵更为可怕的人物,这些人的武功之高,俨然像是江湖中的高手。

在这个强者为王的乱世,谁的拳头硬,谁就是大爷,管他是官是匪,张五爷当然不必担心了。

一大早起来,街上还显得十分宁静,张五爷便匆匆从热被窝中起来,吩咐下人将热汤热茶往上房送去,临送前他还仔细检查了一遍,生怕出一点差错,这才挥挥手,喘了口大气,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养着精神。

他不得不谨慎小心,对上房中的这位贵客,他是万万得罪不起的,只求平安无事,自己也好落个清静。

然而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他越是怕出事,就越有事,就在他欲闭眼养神间,一串马蹄声“得得”传来,由远及近,非常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际。

他心里一紧,刚站起身来,便听得“希聿聿……”一阵马嘶声,竟然停在了自己的宅门之外。

他不敢怠慢,三步并作两步,一溜小跑到了门口,便见几个军爷下马整装,向门里走来。

“嘘……大王正用早膳,任何人不得打扰,各位还是先喝杯茶再进去吧。”张五爷赶紧伸手拦住道。

“军情紧急,不敢耽搁,还请你替我禀报一声。”一个显然是领头的军爷扬了扬手中用火漆密封的信囊,气喘吁吁地道。

“就是天大的事也得等等,若惹恼了大王,谁担待得起?”张五爷忙道。

“可是……”那领头军爷面带难色,犹豫了一下。

就在这时,从上房中出来一人,阴着脸儿踱步过来道:“闹什么闹,吵着了大王,你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

那位领头军爷赶忙行礼道:“范先生,并非是小人不懂规矩,实在是军情紧急,陈馀的赵军进占常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