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 (第1/4页)

竟成一方乐土。

他当然不想看到如此大好的局势毁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张良明白纪空手话里的意思,沉吟片刻道:“如今的关中,正是先生毕生想建立却又未能建立的‘乐土’,作为他老人家的弟子,我又岂能违背他的意愿,我的意思是筹划钱粮并非只有搜刮百姓这一条渠道,还有一种渠道,就是取用无主之财!”

“无主之财?”纪空手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不解地道。

“公子聪明过人,智计多端,乃是当世不二的奇人!”张良笑了笑,话锋一转道:“可惜的只是书读得太少,所谓的无主之财,顾名思议,就是前人所遗下的财宝,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了,像这样的财富,普天下不知有多少,惟有有缘人才可得之!”

“我自幼孤苦,流浪市井,只有遇到丁衡之后,才随他学字断文,真正地读了两年书!”纪空手思绪仿佛又飘回淮阴,想到丁衡的死,心中依然隐隐作痛,“这也正是我这一生中感到最遗憾的一点,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以公子的天赋,虽只读了两年书,已是当世少有智者,倘若叫你学富五车,博古通今,就算我不妒忌你,天也要妒忌你,可见这本是上天早有安排的!”张良淡淡一笑道。

纪空手顿时释然,哈哈一笑道:“谁说子房不会拍马屁,单是这一席话,就叫我晕晕乎不知所以然,浑身无一处不觉舒泰!”

张良矜持一笑,脸色随之变得肃然起来,道:“我这一生中,惟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蒙先生看重,收为名下弟子,记得当年我进知音亭的第一天,先生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要想成为一名兵者不难,难就难在你不仅要做到,还要做好,匡扶明主打拼天下,而要做到这些,就惟有读书,从书中博览古今战史,从书中洞察天理玄机,书读透了,可以足不出户而尽知天下之事!’我听了之后,奉为至理名言,十数年间,从来不敢懈怠,终于将知音亭中所藏的百万册图书熟记心中!”

纪空手不由“哎呀”一声道:“百万册图书?这岂不要堆成一座书山吗?”

“我最初也有这种畏难的情绪,想不到一天一天地坚持下来,竟然终将这些书啃完了。”张良想到当年苦读,心中顿有说不出来的辛酸与兴奋,淡淡而道:“我在知音亭时,读过大秦相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吕不韦从一个商人起家,最终从政,成为大秦的一代名相,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以吕不韦当时的身家,富可敌国,又权柄在手,堪称大首富,然而在他身败名裂之后,却只在他的家中抄到了区区百万两黄金,这无疑是一个谜团,令人费解不已。”

纪空手道:“区区百万两黄金?有了这些钱,已经足够天下百姓一年的温饱了,这可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对别人来说,百万两黄金当然不是小数目,但对吕不韦来说,只是他家产中的五分之一!”张良冷然一笑道:“我的癖好就是喜欢搜奇寻异,在知音亭的藏书楼中,天下图书包罗万象,是以我才能得知吕不韦除了《吕氏春秋》之外,还另著了一部《谋钱术》,里面记载的全是吕不韦历年商战中的财富,单此一项他所赚的黄金就达到数百万以上,加上其它的各项进账与历年支出的账目,吕不韦抄家之时的身家至少应在五百万两以上!”

纪空手的眼神陡然一亮:“这么说来,还有四百万两黄金下落不明?”

张良点了点头道:“对!这就是所谓的无主之财,这些财富沉沦地下数十年,如今就等着公子发掘取用!”

他的分析丝丝入扣,看似荒诞不经,其实有迹可寻,以吕不韦的头脑,当他意识到自己面临危机之时,必然会寻找退路,隐藏实力,以图东山再起,绝不会等秦始皇来诛杀自己,束手就擒。

纪空手看着张良一本正经的表情,心中明白张良的这一番话并非故弄玄虚,怦然心动道:“听子房的口气,莫非你已知道了这四百万黄金的下落?”

张良悠然而道:“我一直相信这笔黄金的存在,是以,一到威阳之后,就对《谋钱术》中提到的几个地点走访了一遍,都一无线索,后来翻阅到大秦史籍第一百三十三卷的《土木篇》,上面记载着吕不韦大兴土木修造百叶庙一事,心中才豁然醒悟!”

纪空手浑然不解此事与那四百万两黄金有何关联,只是静静地听着张良继续说道:“《土木篇》云:吕相修造百叶庙,以供族人祭祀先祖之用,耗银三十万两,历时达三年零七个月之久……我曾到百叶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