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 (第1/4页)

钱逸群放下笔,收拾好的经文纸墨,先归还存续,然后前往斋堂用饭。

中午是便堂,随到随用,不讲威仪,只是一样要奉行“食不言”的规矩。钱逸群正好看到李一清,便挨着他做了,两人对视一笑,算是招呼。

等用过了斋饭,钱逸群步出斋堂,听到后面有人叫道:“师兄慢一步。”回头看去,正是李一清。

“师兄有何见教?”钱逸群回身问道。

“哦,刚吃了饭,左右无事,你我何不相伴去琼花园里看那琼花?”李一清笑道。

——这位师兄还真是自来熟。

钱逸群笑道:“小道发愿要抄完《道藏》全本,师兄还是自己去吧。”

“嘿嘿,”李一清笑道,“我却有些不好意思,还请师兄一起为我壮壮胆sè吧。”

“看个琼花也要壮胆?”钱逸群失声笑道,暗道:这位师兄得有多娇羞啊?

“哈,师兄新来,却是不知其中另有玄奥啊。”李一清上前拉住钱逸群的手,“你去了便知道了。”

钱逸群好奇心大动,想想自己也的确没见过冬rì开放的琼花,索xìng跟着一起去见识一番,也不枉在琼花观里挂单一场。

第十六章年尾

第十六章年尾

琼花观里的琼花来历久不可寻,传说颇多。

有说仙子取天界种子种出来的,也有说仙姑拿白玉种出来的,还有说是仙鹤报恩长出来的。

反正这花与皇帝无缘。

隋炀帝当rì下江南想观赏这琼花,琼花高洁,不愿被暴君玷污,赶在炀帝到来之前就凋谢了。

后来李唐、赵宋多有帝王要移栽琼花观里的琼花,却都栽不活。

“这次琼花开得真是蹊跷。”李一清领着钱逸群往琼花园走去,边走边解说道:“非但花期诡异,就连花种都变了。”

“唔?那还是琼花么?”钱逸群一奇。

“说起来,这次开的才是真琼花呢。”李一清在琼花观里挂单三年,熟知典故,当下卖弄道,“如今观里的琼花其实有两种。一种是琼花,外围有九朵小花,中间的花蕊每朵有四个花瓣。另一种是聚八仙,外围有八朵小花,中间的花蕊每朵则是五个花瓣。人们不知其中区别,混为一谈。其实琼花外阳内yīn,故而为雄花,不结子。聚八仙则是**内阳,为雌花,能结子。”

“原来是这样啊。”钱逸群深感李一清的杂学丰富,没想到一朵花竟然还有这么深的讲究。

“还有呢,”李一清说得兴起,大声道,“聚八仙花败之后,花瓣满地。琼花则是遇风而化,不会落地。”

“那你说这次开的真琼花……”

“自然与琼花又有区别。”李一清余光扫视,见周围有香客远远缀着旁听,心中得意,放慢了步子,道:“考究典籍,真琼花乃是白玉为质,所以不光是外九内四,而且还要sè泽温润,状如凝脂。反正我在琼花观三年,还是头一回见到如书中所描绘的琼花,故而说它是真琼花。”

“那不过是比喻吧……”钱逸群不信。

李一清也不解释,只是遥遥一指。

前方一座八角形琼花台,其中长了一株琼花树,半绿的叶丛中绽放着一朵恍如玉雕的琼花。

钱逸群不由惊讶,竟然真有如同玉雕的琼花。再仔细看看,这琼花果然细腻得不像植物,更像是一件工艺品。若不是有琼花台相阻,他甚至忍不住想伸手触摸,看看到底是真花还是玉雕。

周围的赏花的信众香客不少,没人敢动手碰触这颇为灵异的琼花。更有些人在琼花台前铺了跪垫,焚香拜它。

钱逸群吃不消这种草木灰压制的劣香,微微后退两步。

李一清却站在靠前的位置,看着琼花发呆。

钱逸群心道:看来这位道友真是花痴,天天看这花都看不厌。

这琼花的确罕见,终究不过是一朵花。钱逸群虽然是个过期的“才子”,但此时却难有一丝半点的诗情花意。他上前对李一清道:“我先走了。”李一清浑然无知,摇头晃脑,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钱逸群撇了撇嘴:这尼玛需要壮毛线的胆啊!浪费时间!

留下犹自陶醉的李一清,钱逸群拾步回到玉皇阁,找阁主记录了号牌,领回文房用具和经文,浴手焚香,开始抄经。因为晚上不过堂,他这一抄就几乎抄到了晚上止静时分。

藏经阁阁主下来,见钱逸群犹自在抄经,走上前去,站他背后看了片刻,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