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页)

得意以符列阵,以一己之力行法坛之功。看似威能颇大,十分震撼,破起来也容易,反而容易伤及xìng命。”

钱逸群连连点头:张师果然是明眼人呢,一语中的说出了黄元霸的死因。看起来十分厉害的符法,一旦被破,连个帮手都没有。

“我现在传你一道金光符,好生记着。”张大师右手持剑,左手捏了灵官诀,凌虚画符,口传诀窍。

钱逸群只见剑光在靛蓝sè的夜空下留下了条条银光,一个个圆圈套在了一起,组成一个形制诡异的符纹。

这符没有符头、符胆、符脚,没有上天神明秘名花字,然而一旦画成,顿时金光四shè,让人心生正气。

这便是金光符!

第二十一章御敌

金光符所配的咒便是八大神咒中的金光咒。

金光咒虽然名为咒,却蕴藏了修行之法,为许多宗派所依重。如果说道门玄修有一种普传之法,那么无疑就是金光法门了。

修士们或用此咒结金光讳为符令;或是运潜金光,内炼成丹;或悟道修真,雷神护卫;或加持法宝,遁地偷天。可说是各取所需,各证所得。

张阁主传完了金光符,又将金光手诀一并传给了钱逸群。相对于小**诀的繁琐,金光诀可说是十分简单。只要掌握了六十纳音甲子掌诀,自然能够通过生生变化自己推断出金光诀。

还好当初狐狸已经教过钱逸群六十纳音甲子掌诀,所以钱逸群学得极快。

张大师看了钱逸群捏诀,心中暗道:不知这道人师父是谁,纳音掌诀从宋以后便很少有人再结得如此繁复了。不过这种古法结出来却的确要比方便门更全面些,也亏得他有这个心xìng磨砺。

钱逸群却完全不知道宋人已经做过了改良,还在庆幸狐狸当初的启蒙没有白费。他本就悟xìng好,重生之后虽然没有过目不忘之类的天赋,但是在玄术上却是一点即通,十分得心应手。

金光法也属于易学难jīng的法门之一,钱逸群略加练习,又有张大师在一旁指点关窍,很快便能画成灵符了。

“大师,现在哪里来得及画符呢?”钱逸群身上既没有朱砂又没有符纸,虽然学会了符法,却没从着力。

张大师从袖中取出一支粗头毛笔,白毫紧固,道:“这是三茅真君留下的茅君笔,可以画出空符。”

符落在纸面上,只是为了方便修为不足的人使用。真的符家高手,大多能够运天目金光,虚空作符,如同咒一般打出去。到了这一层境界。若是以咒入符,便显得多了一道工序,十分无谓。然而若是照张大师说的,以符助咒,则举手之间加大了数倍咒力。

钱逸群接过茅君笔。凌空画了一道金光符。只感觉像是在画布上作画一般。一样有粘滞顿挫。灵蕴在虚空这块“符纸”上凝结成纹,待最后一笔勅进咒力,整道符都活了起来。

“推出去!”张大师喊道。

》顿时有些手忙脚乱。符却在当空炸开,顿时道炁四溢,如暖风拂面,格外舒畅。

“画成之后还要控符,否则难以达到符效。”张大师虽然一直给人冷口冷面的感觉。传授起来却格外细致,没有丝毫不耐。当下又解说起如何将符打出,如何御符。他生怕钱逸群一知半解,更是自己做了示范,让钱逸群彻底明白。

钱逸群练习数遍,渐渐有了心得,拜谢道:“多谢大师传授!”

张大师受了一礼,手中掐了个时诀,道:“还有三刻钟。我便要登坛做法,之后三个时辰里都只有靠你了。你且只管活人,不要让他们闯入法坛。至于yīn灵幻象,全当没有看见。”

钱逸群正sè道:“断然不会让人侵犯张师法坛。”

张阁主略略点了点头,道:“恐怕他们也会掐准了时候。等我开坛之后才来。”

“那大师能否赐教,这玉钩洞天到底是哪位仙真开创啊?”钱逸群忍不住内心好奇,问道。

张阁主略略沉吟,道:“是郭璞郭景纯。”

郭璞。字景纯,西晋时人。此人出生士族。父亲是尚书尚书都令史,其家租以《易》名世。

在钱逸群的记忆中,郭璞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文学和训诂学领域。这位大文学家是游仙诗的大拿,写了十四首游仙诗流传后世,《晋书》说他“词赋为中兴之冠”。郭璞也曾注释《周易》、《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

他花了十八年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方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