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 (第1/4页)

其实,孙为民对雨尘的改观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城上完全暴露在敌军眼下后,雨尘竟然提枪挎剑稳立城楼的这份胆气也很难得。这样做不但可以稳定城上的军心,还可以打击对面敌将的夺城信心。试想换做是谁面对这样的临危不惧的对手也要好好考虑一番了,动起手来也定会有所顾忌不敢全力尽出。也就是说,雨尘这样做其实是在缓解城上的压力,让廉军将领不敢孤注一掷的冒死攻城。

想明白一切后孙为民也就放心了,从南城带来的怒气也一扫而空,他抱拳道“那西城防务有劳将军了,但凡有难将军可以持兵符去兵部调备军,孙某定当相助”孙为民已经看出来了,这西城的情况最危机一定是廉军主攻的方向,看来那肖云宪是用了声东击西的方法,选择廉军帅帐的反方向做为突破口。用兵其实就是这样最简单直白的想法人们最不会防备,是人都知道后背最危险但偏偏又认为敌人不会那么傻的去打那里,总是把心思就放歪了。自古名将多出大错这是因为这儿,想的太多算计的太仔细喽。

“那谢过右将军了”雨尘倒也没客气忙含笑回应着,又感叹道“刚才南城之危多亏是您解救了,可惜我这里已抽不出人手过去,张将军险成大错实属不该啊,但其情可悯望右将军斟酌再三善做处理”。

孙为民没想到雨尘竟然趁这个时候帮张德权求起了情,而且话语之中像是对刚才所发生的事知道的一清二楚。孙为民暗暗吃惊道“此人真是了得,不但胆气过人还度势得当,知道这个危险的当口我必须要买他的面子,还真会钻空子。”

还有一点是孙为民没料到的,这个雨尘竟然是个眼藏天下大局观很强的人,守城之时仍不忘打探各方消息,看来他的抱负远不是小小一个督卫可载的。孙为民心里盘算“此人将来必是一方大将之材”。

孙为民没有想到的是此人日后的作为远不止如此,雨尘将在几十年后领兵亲征打过界河直捣尤族沿河重镇……博西,一扭由子良挑起的涛天大乱。

(今天就到这吧,有点需要说明下有很多书友好象对子良日后的转变很不理解,在这里老头重复下,子良的故事这本书里不会写,本书只讲到孙为民成就天道就完了,至于后面的伏笔老头只是提提并不会去写。这点大家放心,你们不会看到子良变坏的。)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为将之道

孙为民从西城下来后又马不停蹄的向北城赶去,路上他还顺便看了看城里的情况。由于是第一次临战城里的局势相当混乱,一路上到处都是拉家带口身裹细软的百姓向北城逃去,城中狼籍一片。看到这人头窜动乱做一团的景象,孙为民突然间明白了肖云宪的用意,心道:他原来用的是围三放一的困地之势。

孙子兵法上曾经说过,临战有九种地形分别是: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泛地,有围地,有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而京城现在的情况原应该是死地的形式,这样来看对廉军就有点不利了。

这是因,兵法云: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也,也就是说死地必战,这就是置死地而后生说法的由来。就拿现在的京城的情况来说,廉军要是四面围攻的话城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百姓逃命的风潮。因为那样百姓们也没有退路可走,留给他们的只有一条路与城共存。说白了死地对廉军没什么好处,因为那样的话城里不管是士兵还是百姓多数都会和廉军拼死力战的。死地的局势就是这样,不战则亡,兵家绝地必会分出个胜负。

但现在让肖云宪这样一搞情况就大变了,他围三放一使得死地变成了围地。这样,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也,也就是说围地伐谋,谋既为变。也就是说有很多变数可以用,正所谓可战可退之地。

这样的情况一出现,京城的情况就会变的很微妙,朝臣之中很可能就会出现左右不合的情况,而城中百姓也是一样多数都起了逃命贪生之心,这样城内的压力可想而知。

总的来说,肖云宪此人很会动脑子而且他比孙为民更不择手段。肖云宪围三放一其实要比四面攻城要高明的多,他这是在给京城留路。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好比是面前只有一条路走的时候众人是不会起分歧的,只会万众一心共图大事。但反之出现了岔路那麻烦也就来了,相互扯皮诋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样不择手段的对手,孙为民感到很头疼。

“算了,我们先回兵部等消息吧北城那边是不会出事的”想明白这些后,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