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进步女学生(30) (第2/2页)

上,我丢不丢人?”苏玥很郑重的说。

“我一定会考上。”苏瑾歌笑着回答。

这时候的试卷她觉得不难,主要是要补一些古代文学知识。

发了卷子她先扫一遍题目,第一道大题是用白话散文来翻译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这个白话散文和白话文不一样啊。

第二道题是填作者。有《后汉书》《论衡》,《说文解字》,《日知录》,《说苑》等等。

第三道题要求解释什么是四书五经,什么是“四部”,什么是“三通”。

看完题目她略微思索就动笔答题。

考完出来感觉心情都不一样了。

“我考的还行。”她说。

暑假剩余的时间她去富生纱厂学习,学习怎么管理工厂。

也存了一点探查女童情况的意思。

到了工厂发现她们住宿情况还是不好,不过能吃饱,也不挨打。女孩子的精神状况都不一样了,但是苏瑾歌希望以后能没有童工。

这么小的孩子出来养家糊口,是家庭的过失,也是学校的过失。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家里人都很高兴,苏父在饭店给她订了升学宴,就家里五个人参加,每个人都给了她很大的红包。

她很开心。

学校的生活节奏很紧凑,她抽空开了一家服装店,所用布料从外国进口,走高端路线,雇了信的过的店长和伙计,生意很好。

同时写的民国游记反响也很好,读者们一直讨论陈敬之在二十一世纪的生活。那是让他们惊叹不已的桃花源,没有战争,人民生活富足,没有饿死的人。

翻开史书,多少段历史都写着“大旱,人相食。”他们已经习惯灾荒,却发现还有一个地方纵使灾荒人们也可以活的很好。

这是全国物资调配的结果。

人们就想,如果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发生饥荒,国家也能从别的地方调来粮食援助他们,那该多好。

可是现在军阀混战,别说调粮食援助了。不同军阀的地盘就连钱币和税率都不一样,一个军阀的地盘发生饥荒,相信笑得最欢的一定是和他敌对的另一个军阀。

军阀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哪里管人民死活呢?

报纸上兴起了关于国家统一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