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 (第1/4页)

你知否当时动用八十万孩子当军人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代表帝国已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持战争,没有后勤和给养已代表帝国已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援战士的消耗。我们人民的战力十分强大,可是生产力十分低下。当时的帝国绝对能强行集结八十万个壮丁和他们的口粮,可是战时会少了八十万个劳动者,和喂养孩子的粮食,战后几十万个家庭没有了一家之主,几百万个孩子将会失去父亲的给养而饿死。

两者取其轻,「帝国」选择了放弃八十万个下一代,而保存了几百万个下一代,但是我想知道,为什么要两者取其轻?为什么不停战?为什么要继续向南侵略?为什么不建设一个更好的未来给下一代?

战争结束后,我们潜服在人类国家的探子回报,在帝国首战告败并不是死了九十八万人,而是被活捉了五十二万人,战死了四十六万人,最可笑的是那些被活捉的同胞竟是饿降,他们不是败在人类的手里,而是自己人的手中!连补给也做不到还打什么仗?

那些被活捉的同胞绝大多是后勤军,在人类眼中并不是军人,而是被帝国利用的兽人平民。投降的正规军将成为「贱奴」,需被劳役至死,至於那些后勤军将成为「家奴」成为人类的终生财产。

这样践踏兽人的尊严,当时我听得十分气愤,恨不得立即领军攻打人类。可是下一份报告却令我犹豫了。

那些「贱奴」的劳役原来只是每天搬货、修城、建房等杂活十二小时,但主人必须包三餐饱满,不然必须由国家回收主人的拥有权。那些「家奴」则更舒适,只须打理家居或店铺劳动十二小时,就有三餐饱满。虽然也有少数「主人」向奴隶施暴或虐打,但调查所得结果只占不足三个巴仙。

一般人类对兽人并没有什么敌意,只要好好干活,他们并不会将兽人看成异族,其中包括了一个主因:兽人真的很强悍,吃得苦和勤於劳动。绝大部份人类非常敬佩辛劳者,即使对方是一名奴隶。

除了将自己应做的部份劳力推卸给兽人外,他们在语言上并不会突意针对兽人。相反,绝大部份兽人也认为自己应做多一些工作,这并不是他们有了奴隶的觉悟,而是认为人类的身体素质的确比兽人弱小,兽人吃饭比一般人多三倍,所以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多三倍是非常正常。

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除了不能与家人重叙之外,人类世界就是天堂。多劳就必定有足量的食物,而不是满山跑也找不到一头野猪,不用怕魔兽袭城、不用愁没鞋穿、没衣服、没有水桶束水。若果妻儿到这里后不会成为主人的侍女(性伴侣),他们绝大多数人愿意带同所有家人来到人类世界。

在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一直认识的人类世界全都是错的。兽人的要求其实非常低,谁能给他安全的劳动生活,不在语言上欺凌他们,而且不会夺去他们的妻儿,那个人就是好人。这个要求非常非常的低,但最可笑的是,我们大陆第一帝国竟然给不了他们这些基本条件!

站在羊栏外的豺狼,一直也鄙视羊栏内的绵羊,却长期垂涎他们皮毛的温暖。然而,一天醒来后,豺狼才发现那些绵羊已累积了足够的羊毛将豺狼活活压死。豺狼还没死的原因,只是绵羊「不想」用珍贵的羊毛压死他,而不是「不能」杀掉豺狼。

用兵种来比喻,我们兽人是纯近战兵,只能生硬地做些粗糙的后勤活;人类是纯种的后勤兵,但分工极细,只懂生硬地使用武器。在前期,我们近战兵可以压著他们来打,因为他们是不善战斗的后勤兵。到了中期,他们分成工兵、农兵、生产兵,就能生产大量战争物资,用物质优势和我们分庭抗礼,因为我们的近战兵很难提升质量,只能提升数量,但数量的上升,自然出现饭量的上升,即是后勤生产不足。

到了后期,人类的工兵只会使用工具和我们战斗,比如附魔甲、箭、剑、枪,农兵生产大量粮食支持长期战争,而生产兵更能研究更多兵器和攻击方法,比如西北线出现的小型魔导炮、城墙上的巨型弩床、魔法塔、投石机、魔法技能、斗气功法等等。我们呢?还是以强悍的身体对抗他们的强力武器。我们已陷入中期的停滞之中,最少我们想用数目抵抗质素已行不通,因为我们没有多余的粮食。

相反,人类只是因为亚斯帝国的分裂才不能集结全族力量与我们战斗。若果人类不是各国之间互相防范和防止国内的潜在敌人而留下大量守城军,人类百多国加起来只要拿出四分一的力量已足够消灭我们全兽族了。

那个圣祭祀在这两年间以人类的生产方法打破了帝国的停滞,制衣、冶铁、农耕、放牧、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