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败家子 (第1/2页)

很多人认为,约翰·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实际上,他也是一个骗子。只是,这个骗子有点特殊,欺骗了法国,贡献了人类。

1716年,法国王室年收入约是0.7亿里佛尔,支出是2.3亿里佛尔,大部分钱用来替“太阳王”擦屁股了。继承王位的路易十五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

摄政王酷爱经济学、数学和哲学,多才多艺、风流倜傥……;补充一点,此人在治国方面是纯粹的废物。他提出的方法无非是追查失职的财政官、废除一些行政职务--貌似激进,无非是一通看似暴风骤雨的王八拳。

不过,奥莱昂公爵对法国王室还是有贡献的,因为,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1671~1729,JohnLaw)。公爵启用约翰·劳终为法国财政大臣,终结了法国王室的烂帐,也给法国带来了无穷灾难。

“他使法兰西破产”

--约翰·劳墓志铭

在世界历史、法国历史、经济学说史和金融史上,约翰·劳都是浓墨重彩的人物,绝对不可忽略。可以这样印刷约翰·劳的人生名片:伟大的经济学家、法国财政大臣、法兰西银行创始人;赌王、杀人犯、越狱犯和诈骗犯。

约翰·劳出身于英国爱丁堡一个银行世家,青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关于他的记载说明,他年轻时具有超强的数学天赋,不过,这种天赋被他用到了赌桌上。虽然,他曾贵为法国财政大臣、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但绝对不是年轻人的楷模。

1694年约翰·劳不但去调戏别人的女朋友,还事后杀掉了人家的男朋友,因此,被判终身监禁。

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中的主人公很牛,约翰·劳却是现实版的斯科菲尔德。他很有办法,具体什么办法不清楚,反正最后成功越狱。此后,在英国、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和法国流窜了14年。

流窜过程是很幸福的,赌场是他赚钱的最佳途径,所以,绝无囊中羞涩之虞。如果仅此而已,约翰·劳大概最多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泡沫,没有人能记得这位赌王。不一样的是,赌博之余,这位赌王还经常思考货币金融问题;更可贵(可悲)的是,成名之后,他在赌场上结交了很多达官贵人,不断向各国王室灌输自己的金融理想。

没人搭理他。

1705年,约翰·劳动极思静,流窜回苏格兰专职写作,出版《货币与贸易通论》--一部创世纪的经济学巨着。

这本书主要观点如下:经济萧条,增加货币供给不会提高物价,反而会增加产出;没有金银,可以发行纸币;政府应当设立拥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提供足够的信贷和通货来保证经济繁荣。

1919年,熊彼特看完《货币与贸易通论》之后掩卷长叹,“约翰·劳的金融理论足以使他在任何时候都跻身于一流货币经济学家之列”。

之后300多年,不断有人复述他的学术思想,有个最着名的粉丝,叫做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被誉为当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还写了本复述约翰·劳思想的书,叫做《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即当代经济学大厦奠基之作《通论》。两本《通论》的命运不同,不过是因为约翰·劳和凯恩斯遇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凯恩斯,比较幸运而已。

法国摄政王奥莱昂公爵也看到了这本书,看完之后也是拍案叫绝。路易十四死后,公爵正为一堆烂帐愁的要死,既然自己可以创造钱币又何必为缺少金银发愁?顺便想到自己还是约翰·劳的赌友,于是,对约翰·劳伸出了橄榄枝。

约翰·劳终于得到了机会。

1716年5月5日,法国政府特许约翰·劳在巴黎成立通用银行(BangueGenarale)--法国第一家私人银行。王室授予通用银行特许货币发行权,纸币可以兑换硬币,也可以用来缴纳赋税。

在此之前,为应对财政危机,摄政王经常擅自削减金币含金量,搞得金币几乎变成了铜币。

通用银行纸币,却可以足额兑换金银。

由此,纸币获得了良好的信誉,也刺激了流通,法国商业开始复苏。人们对赌王的信任甚至超过了摄政王:1716年底,1单位通用银行纸币可以兑换1.2单位国债。

当年,约翰·劳同意每年向法国王室支付5300万里弗尔,作为代价,法国税收由他来包办,如果法国税收少于5300万里弗尔,由约翰·劳补齐,反之,则归他本人所有,由此他成为全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