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那是一个半径在10米左右的大窟窿。我惊讶的问:“长脸,怎么搞这么大个洞出来了,还好没盖在它上面,不然什么时候沉下去都不知道。”长脸苦笑:“一个开推土机的师傅,觉得推土机脑袋拼命向下面沉,吓的跳下了车就跑,然后整个大型推土机砸了下去,就这么大个洞出来了。用聚光灯照了一下,起码150米深。”

小弟群中发出一阵惊呼。

一个慈眉善目,一脸清气的老头子应声回头,笑着说:“是青火集团的哪位啊?对不起了,估计下面的东西价值很大,所以耽搁了你们的工程,对不起,对不起。”

这个老头子一看就是成年埋在故纸堆里翻资料的那种类型,看到他就好像看到了和现在的百姓完全不同的一种人,他们生活的目标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我尊敬的说:“我是青火集团的杨天。没关系,大家如果能够发现什么重大点的东西,对我们也是一种荣幸。我们已经开始另外选工地了,没有什么影响的。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么?”

这个老头子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估计长这么大了没有和别人出口求过什么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的可爱的臭脾气。他身边一个20出头的小妞儿,抹了把脸,脸上拉出了几条灰色的印子,笑嘻嘻的说:“真的想帮助我们啊?经费不够,上面要我们提出具体的证据后才发经费,如果可能,支援我们点攀援绳索,蓄电灯,保护措施什么的。”

我好奇的问:“既然你们没有下去过,怎么知道这里有好的东西?还这么多人赶了过来?”那个老头子来劲了:“来,过来看,你看这个洞,明显的是人工垂直开凿的,嗯,你看洞壁上的条纹,一个个距离相等,大小都几乎相同,是用工具很仔细的加工过的。就凭这个垂直向下的窟窿,就是个大发现了。下面到底有什么?这就是问题了。”

我纳闷,垂直的在地上开个洞,你认为下面能有什么?可能古代的人开玩笑,挖这个窟窿出来当水井接雨水的。不过话已经说出来了,当然不能更改了,直接叫手下小弟去准备一切应用的东西,现场签了50万给他们做经费,这么多老人在场,经费不够有些还是自己贴了工资跑过来的,想起来我也不好受,都和我老头子年龄差不多,有的更大,还这么跑出来,就是为了一种学术上的追求,这种事情,我自认作不出来。

和他们约好,如果下去,就一定要通知我,我带了人下去一起看看热闹,并且发誓我们的人不会乱碰下面的东西,他们才不怎么情愿的答应了。我灵机一动,命令在场的建筑队的队长,反正现在他们没事情做,给我在这个洞里面安上升降机,这个麻烦不大吧?那个队长苦恼的说:“可是垂直高度太大了,施工的麻烦很多。”当我扔给他200万的支票后,一切麻烦都没有了。。。

招待那些老头子和手下的学生住进了我们自己的酒店,给他们打了个一折。他们也觉得,靠几条绳子下这么深的洞是明显的不安全的事情,也就都决定等升降机安置好了后再做打算。

还好,这个施工队参加过300米以上建筑的施工,搭个100多米的升降机的架子还是比较容易的。也就3天的功夫,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带了3老,长脸几个死活跟了上来,每个人手上为了安心,提了把改造过的双筒猎枪。

那个老头子一脸兴奋,带了人在洞口附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拼命转圈子。看样子是因为他们答应了要等我一起下去,而我迟迟没来,所以在发急了。。。

升降机一次可以下20人,我,3老,长脸,白眼虎,旋风,鬼火陪了那个老头子和他手下的4个研究生第一批下了下去。升降机的架子上,每隔5米就是一对聚光灯,照得整个洞窟一片雪亮。

根据施工方的回报,洞深187米。下面有个斜向的洞口,但是没有吩咐,他们没敢进去。

我们下到洞底,几个考古的死死的盯着那个5米来高,4米来宽的洞口开始发楞,可是黑漆漆的,上面没有运设备下来,他们也没办法。第二批是带了发电机以及照明设施的人,随后,设备源源不断的开始运下来,几个大型鼓风机开始对着那个洞里面打进充了氧气的空气。还好,没有闻到什么怪味道,我们公司搞过来的空气检测仪也没有报警。

准备好后,我们几个带头走前面,几个小弟举着聚光灯在后面跟着,再后面是考古的几个老头子不停的叮嘱小心脚下啊什么的。我苦笑:“各位,这个明显是个地下建筑,看他们这样精细的施工,不可能在地面遗留什么东西,不用担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