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他闭上眼睛,又失望又头疼,事态显然比他想象更为严重。

良久之后,他便说道:“沈大人,现在安世杰入牢,一县不可无首,本官欲让你代理县令之职,不知你意下如何?”

沈绪元即早打定当县令,听到这话自然不推辞,连忙起身,一脸正色的道:“下官愿为大人解忧!”

见沈绪元答应下来,于正便露出笑意道:“好,此番回去后,我必定会将事情原本告之郡守大人,到时候再让你正式上任,至于眼下这事态,你可有处理的方法?”

关于这事情,沈绪元自然早有思量,出生官宦世家,他的才能倒也不算平庸,他立刻答道:“回大人,首先当审问安世杰,将县里犯事的官员一一问责!”

“本官自也不能容忍这些犯下贪腐更可能有其他更大罪责的官员仍在其位上,但是如此大规模的革职,难免引起波动,那些和这些官员有关的望族大户们只怕也会趁机生乱。”于正不无担心的说道。

39章 夜访沈府(完)

第40章 武道九等

沈绪元便回道:“下官有两策可应对这情况:其一,这些年来,乡里都曾推荐过不少贤德人才,只是安世杰等人任人惟亲,以至于这些人才都未能得到所用。现在正是重启此事的时候,只需将库房中以往的推荐册全部拿出来重新审核,挑选出其中贤德者,对眼下所犯官吏取而代之!等到将安世杰的案件审查清楚,找到其他贪官的证据之后,基本上人才的挑选也可以结束。其二,本县和其他县城不一样,守护县里治安的不止是捕快,还有两百县兵呢,有袁大人坐镇本城,谁敢异动?”

于正便微微颔首,一笑道:“看来沈大人已是心里有数。”

沈绪元又道:“关于徐大人等郡官一事,下官亦有建议,希望大人可以装作不知道他们牵扯入此案,一来可以让他们不必再担心安世杰泄露秘密而有所举动,日后可再多加观察,再行处理。”

于正说道:“这倒是和本官想法一致,不知道这顺势查下去会揪出来多少贪官来,确实不宜一窝端掉。”说到这里,他便不无慨叹道,“欺上瞒下者,并非只在本官身上,这乃是国之弊病呐,不止是青川,不止是本郡,其他州郡之地亦不乏这种乱象,要想根治,仍需大世良才。”

他将目光落到沈辰身上,含笑道:“希望沈家少爷日后能够继承沈家三百年的清誉,成为国之栋梁!”

一句话寄予厚望,沈定海和沈绪元都一脸欣慰,能够得到金曹监大人的肯定和希望,对日后沈辰进入仕途自然大有帮助。

只是他们却未料到沈辰对什么仕途根本就没有兴趣,当然沈辰也不至于在这场面下说出来,唯有拱拱手,一副谦虚姿态。

第二日,在于正的宣布下,司府沈绪元一步登天,成为代理县令,一时间令全城震惊,对百姓而言,自然是争相奔告,毕竟沈家清廉之名可是代代相传,而司府工匠们更将当日大堤之事的原原本本传了出来,对于贪银几十万两,更不顾百姓性命,死不修缮大堤的安世杰,民众痛恨不已,而对于沈绪元自然是颂歌连连。

沈绪元并不急于审理安世杰一案,而是开始找出库存的举荐名册,开始挑选可用的贤德人才,尔后于正亲自开堂审理安世杰,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安世杰为保性命,唯有将贪腐之事合盘托出,赵轩德等人纷纷落马,被年轻的贤才们陆续取代。

于是,一场官员考核变成了青川政局的全面更迭。

对此大事,百姓自然是欢喜连天,唯有被涉及到利益的地方望族则蠢蠢欲动,袁铁将一百兵力常规布置在城内,防止有人闹事,足以威慑地方望族。而同时,在军营里开始流传出沈家三少爷计破三寨之事,而且还有他以符纸引路,挖出安世杰府中藏银,更是说得神乎其神。

但这些对于沈辰来说都不再重要,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保沈家平安,至于沈绪元一上台便展现出了统筹全局的能耐,足见管理一县绝无问题,于正也安了心,打道返回郡府。

如此一来,沈辰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专注起自己的事情来。

这日大上午,他听李乘风讲史之后,便赶往了城外军营,为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学武。

此时军营里士兵们正一如往日般操练,在一旁指导的什长们见到沈辰来了,都纷纷行礼,攻下三寨令小小年纪的沈辰在军伍中已立下不小的威名,再加上如今他身份又不一样,乃是县令的外甥。

将沈辰领到大帐的时候,袁铁手拿书卷,眉头皱得老高,见到沈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