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乍听于钧仞说到“寂寞之城”,诸葛龙油然回想起与吴毛雄他们探访癈墟的情景,微笑说:“于先生也知道‘寂寞之城’这个名词?是老猫说的吗?”

呵呵轻笑,于钧仞说:“大概是吧!我是听我大哥提起的,‘寂寞之城’,嗯,有空时我也想去瞧一瞧。”

看着诸葛龙手中的宝剑,于钧仞问:“小龙,那几招‘寒螭七耀’剑式,你练得如何了?”

一句话问得诸葛龙脸上泛红:“不行,我悟不透。”,遂把在山丘上练剑的情形说了。

于钧仞静静地听说,及至说到生出水雾,脸上开始泛起微笑,到后来收剑时搂头盖脸时的冰屑,不禁哈哈大笑,笑得诸葛龙好尴尬。

“有意思,哈哈。”于钧仞笑了两声,看诸葛龙尴尬的脸色,又再笑了几声,才说:“小龙,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你的功力纯厚,运剑时不自觉将功力运集在剑上,这一柄‘莹红’性属水寒,在你的功力催动之下,自然布满寒气,而产生冰霜雾气,如果换作徐娟他们,功力上不及你甚远,练剑时便没有这样的奇景。”

诸葛龙有些释然,却又不解地问:“那我该怎么做?”

呵呵轻笑,于钧仞摇头说:“凝水成冰,这是练功的高深现象,一般人想都想不来,你倒是只想避开?呵呵,你练功的过程与一般人相反,别人是从浅而深,你是从深求浅,妙!真妙!”

“于先生,你别一直糗我,我到底该怎么做?”诸葛龙说。

于钧仞摆手说:“小龙,你不知道,练剑本来就不是以力取胜,而是以剑与施剑者的契合致胜,功力是辅助的工具,你若一意以力贯注在剑身上来抗制外来的压力,那么压力便越来越大,最后结果不是侥幸压倒对方,就是剑断人亡,施剑本来是为了胜过对方,怎么冒这一种危机?”

端正脸色,于钧仞又说:“凡是练剑者,不是一意孤注运展剑招即可,而是活用招式,剑法中有挥、扫、挑、刺、劈、削、点、回八个式子,又有旋、抖、震、拨、撩、捺、颤、闪八种变化,你要灵活运用每一个细微变换来化解压力,进行攻击,而不是与压力直接相抗,行雷霆一击,那是刀、斧的招式,不是剑的用法。”

指着宝剑,于钧仞跟着说:“尤其是剑的本身,你要能掌握剑的本质和特性,宝剑特性尤其强烈,寒剑、烈火剑、重剑、轻剑、长剑、短剑、宽剑、窄剑、直剑、叉剑、曲剑、带钩剑、亮剑、暗剑、厚剑、薄剑、硬剑、软剑、利剑、钝剑、带血槽的剑与不带血槽的剑,每一种剑的性质各不相同,同一种剑式在不同的剑上施展,其威力与效力也不同,各有其适用的招式,而剑本身的柔韧坚硬度影响到功力施展的深浅,剑柄长度关系到运剑转回施力的顺畅性,都是用剑者要先知道的细节。”

诸葛龙像是在听“生态课程”一样,听得头都大了,不过他也知道这是练剑的重要关键,还是乖乖地牢记在心里。

于钧仞换口气,接着说:“至于用剑时要用多少力道,这一点可就很难说了,要由施剑者自己去调整,别人说的不能当作你的参考,因为我与你的功力高低不同,用剑经验也不一样,习惯更有差别,我用的力道大小不能符合你的状况,你的进展也与我不一样,那么练的时候就不能用我的方法去练,否则你很难达到我的水准,就算能达到,也只能和我相同而无法超越。”

伸出手掌,于钧仞说:“小龙,把你的手掌叠上来。”

诸葛龙照着做了,两人手掌相叠,指根并贴,姆指对姆指。

于钧仞笑了笑说:“你看,小龙,手掌比起来你的小了半分,但你的手掌几乎和我的手一样宽,手指长度则比我的长,从手掌的宽度来看,你的手掌宽而厚,是用刀的最佳厚度,但手指修长,比例适当,握在剑柄上可以抓得牢,也能使施力平均,在力道重心的转变上更加灵活,这是用剑的手,也就是说,你的手掌,用刀可以,用剑更好,但是你再看,因为我们手指长度相差半分,我在手指上运用的施力方式,对你来说,短了半分,力道就不一样,你用我的力道出招,剑就会跟着偏移少许,这种稍微的偏移,在剑招上可是影响很大的,有可能结果就是落败死亡。”

收回手,于钧仞说:“练剑与练刀方式不同,但用意是一样的,练的是‘心’,刀君练心志,剑圣练心灵,都是由心做起,‘寒螭七耀’与‘莹红’同属于寒性,练起来威力也会倍增,你要注意这一点,千万别重蹈‘孤傲刀诀’的后果。”

诸葛龙微倾上身说:“多谢于先生指导,我会牢记在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