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1/4页)

一系列烦琐的礼节之后,淑妃拉着太夫人闲话家常,太子良娣和齐王景王妃则在与大夫人南宫氏、姨夫人薛氏、二夫人李氏互相嘘寒问暖。

梁静宜也在努力地与齐王搭讪,齐王却懒懒散散对她爱理不理的。

素宜静静地坐在末席,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而边响起:“小姨抱抱!”

素宜抬头见一个可爱的大约四岁的小女孩向她伸出双臂,她细白甜美的瓜子小脸上乌溜溜一双大眼睛,黑亮如两丸黑水银球儿。素宜浅浅地笑着:“好,四姨抱!”

素宜知道她是太子长女,也是皇家唯一的皇孙明华郡主。皇上本有六子,长子、三子早夭,次子是皇甫皇后之子太子慕容靖泓,四子是先德妃赫连氏之子梁王慕容靖涵,五子是淑妃之子齐王慕容靖泽,六子是去岁宋敏妃所出的靖淇。

太子与梁王皆未娶正妃,太子已有十数姬妾,梁王业已立两名侧妃。但仅太子膝下有一女,故而皇上极疼这位郡主,她也是众人的焦点。

太夫人见素宜抱郡主正要斥责,淑妃已经开口:“这就是大哥的四丫头吧,好标致的人啊!从前到没注意,来,到姑姑跟前来!”

素宜抱着郡主上前几步行礼:“臣女梁素宜拜见淑妃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淑妃唤身边的掌事宫女芳倩姑姑搀素宜起来,素宜抬头对上她的面时明显感到她面上的惊诧,好半晌素宜道:“有劳姑姑了!”

她忙用笑掩饰方才的失态:“四小姐宛若天人,奴婢都看痴了呢?”

齐王慵懒的眼中骤然聚集出一道精光,直直地看向素宜,这使近在他身侧的静宜很是不开心,却又不敢得罪齐王,只能恨恨地看着素宜。

心底暗暗吃惊,芳倩是淑妃的陪嫁,入宫二十余年什么世面没见过?如何会为一张脸受惊如斯?素宜只能猜测是她长得与曾经盛宠的华贵妃相似才会如此,面上挂着淡笑:“姑姑言重,淑妃娘娘才是天生丽质,貌胜西子!”

淑妃拉过素宜的手,亲切的:“你她姑侄,自然不分伯仲!”

素宜孤苦,性情早熟,也是明白淑妃的情况与她相仿,也是庶出之女,幼时自然没少受正妻司徒氏的气,她晓得太夫人不待见素宜,所以故意夸素宜亲近素宜,要气气太夫人!只是素宜不明白淑妃和她的使女麻姑姑是真的被她的样子惊住了!

淑妃细细地打量素宜,夸道:“母亲,本宫瞧着这丫头在大哥几个丫头里最是知书达理、端庄大方,隐隐透着贵气,若不是大哥一早将她许了人,本宫定让泽儿收了她!”

素宜强自镇定,不去理会骤然射向她的目光。但齐王的声音让她心惊胆战:〃母妃若是喜欢四表妹,儿子立她为妃也是可以的!〃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素宜也诧异地往向齐王,他认真的表情让她很不安。

淑妃斥责他:〃没规矩,你四表妹是许了人的,你要娶的是静儿!〃

齐王正要开口,一个内监急急来报:〃启禀淑妃娘娘,太后娘娘有旨,请各宫娘娘前往仁寿宫议事。”

淑妃一行人走后,太夫人司徒氏狠狠地斥责素宜一顿,南宫氏和薛氏也责骂素宜没规矩,乱抱郡主。而梁静宜则指责她故意勾引齐王殿下、居心不良!素宜皆一笑置之,她们说够了就让她回屋了。

其实在梁府的女儿中只有素宜一人读书知史,所以她很明白,皇宫王府是比战场更可怕的地方:战场上,敌友易分,而在皇宫四处是亲人,也四处是要吃你的人。如果让她选择她情愿跟着浴血沙场的百战将军而弃养尊处优的王子皇孙。

素宜回到屋内换了清素淡雅的雪色罗衣,配着粉色斗篷去赴约。今日绮云去为她买棉线遇上了齐国公公子的侍从狄晋,他将一封书信交给绮云让她带给素宜。

齐国公的独子长孙莫然是素宜哥哥的好友,她从小粘着哥哥自然与他熟络,这些年哥哥在战场上的消息大都是他告诉她的,为着这份人情她也会去赴约的。

长孙莫然本来也要上战场,但皇上念在长孙氏四代忠良,又是如今仁寿宫长孙皇太后母家唯一的子嗣,不仅不让上战场,更将皇甫皇后唯一的女儿安阳公主许了他为正妻。素宜哥哥从前一直希望她嫁他,如今是不可能了。她是庶出之女,她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因为庶出倍受冷眼。她支会了绮云一声便出了门。

素宜来到御街灯会许愿树下许愿,为远在云城的哥哥祷告,吟诵着崔道融的《梅花》:“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身后响起一个轻浮的男声:“不知是谁要摧残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