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部分 (第1/4页)

安青桔和安初遇不知道是从哪个方向开进根特的。但一进根特,就觉得风格和法国大不相同。凑近运河边,越发觉得根特的建筑风格看起来很有点安青桔和安初遇在图片上看到的荷兰风格——当然没有去过荷兰,不能妄断。

根特的大部分路牌是一行荷兰语一行法语,双语标注。可怜的安青桔和安初遇如今连看到法语都觉得亲切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了个地下停车场,就在一个大集市广场的地下。

估计是周末根特举办过什么狂欢活动,安青桔和安初遇到这里时随处可见狂欢后尚未整理完毕的垃圾,以及工人们正在慢慢拆去一件件布景支架。

安青桔和安初遇临时起意要去看祭坛画,但现在看着这个小城市到处都是教堂,压根就不知道这个祭坛画在哪个教堂。(未完待续……)

第八七九节 喜欢安静

但这并不难倒。安青桔和安初遇在GPS上找出游客服务中心,去那里就肯定能找到答案。安青桔和安初遇一路摸索着,穿过运河,跟着GPS到处寻找。后来发现,TouristInformationCenter字样的路牌在每个主要街角都能看到,而且是英文指示。

果然,安青桔和安初遇在一座古城堡的对面看到了游客中心,上前打探祭坛画的地点。

关于祭坛画安青桔和安初遇连英语也不清楚怎么精确的说,只知道Altarpiece。但是不要紧,工作人员知道安青桔和安初遇要看的是TheAltarpiece,很快拿出一张地图,给安青桔和安初遇标明位置。照着指示,安青桔和安初遇来到了圣巴夫教堂(SaintBaafsKathedraal)。

教堂很高,但是不知道到底什么样子,因为此刻全部蒙着脚手架在维修,从外观上看塔楼有8、90米高;当然也不难想象,肯定是一座哥特式建筑。

进教堂是免费的,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教堂颇有些来头,里面还有鲁本斯的油画呢。教堂还有地下祭坛,里面展出了很多主教的服饰。地下室的地面上有死去的修士、主教什么的坟墓。

教堂四周有很多壁龛,其中有一副就是著名的祭坛画《神秘的羔羊》(AdorationoftheMysticLamb,荷兰语是HetLamGods)的复制品。要想见到真迹,需要花4欧/人,从教堂入口边上的一个小门进入到昏暗的陈列室去看。

那里面空间不大,只陈列这个祭坛画。提供语音导游,但是没有中文的。安青桔和安初遇只好拿个英文的凑合听。里面是不让拍照的,从网上找来这个祭坛画的样子。

这个祭坛画实际上是是由12块门版、20幅画面组成的大型作品。正面是上面图片里左边的样子,背面还有8幅画,是图片右边的样子。

显然这是宗教题材,就不在这里叨叨了,喜欢知道画上的内容的可以自行百度。比较吸引人的是画面的色彩。非常的亮。不是画面的内容,而是绘画技术和技艺让这套祭坛画成了西洋绘画里程碑式的作品。

鼎鼎大名,估计学美术的都知道。这套祭坛画的作者是牛X的凡。艾克兄弟,这哥俩算是油画的鼻祖了。在他们以前,西洋绘画一般是蛋彩画(就是颜料里加入蛋黄来做着色媒介)或者湿壁画(就是在灰泥石膏表面用水调和的颜料作画),但都有问题,就是颜料很快会干。

据说凡。艾克兄弟自创了独门油脂作为颜料媒介,让画面色彩鲜明,辉煌艳丽。经过数百年之后,画面仍然如初,而且创作时颜料变干时间又正好合适。这才有了安青桔和安初遇今天称之为“油画”的东东。

这么大名鼎鼎,更要好好看了。的确很漂亮,而且凡。艾克兄弟受到波斯细密画技法的影响,画得特别细致,恨不得每根头发丝都不放过。难怪这画画了差不多快二十年,哥哥画到第十个年头挂掉了。弟弟又接着画才完成。

后来安青桔和安初遇还在卢浮宫看到了弟弟杨?凡?艾克的《大臣洛林的圣母》(TheVirginandChildwithChancellorRolin),这是后话了。

从根特回来。安青桔和安初遇穿过布鲁塞尔向安青桔和安初遇的住处进发。本来GPS是建议安初遇们绕过布鲁塞尔的,两个人想着顺便车上观光呗,结果遭遇堵车。

布鲁塞尔大雨,城里的隧道都关闭了,大家都在地面上挤挤挨挨,堵车盛景堪比京城。稍微好一点的是没有人加塞到处按喇叭。大家都是在雨中慢慢排着,艰难挪着。安青桔和安初遇这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