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部分 (第1/4页)

小小的一个十人团,尽然派两个导游,看来是加强管理了,今天有不听话的,得小心了。前天晚上,周喜肯带着云落和纳兰涩琪从这条路下来。去吃晚餐,今天早上,已经没有了周喜肯的身影,大家不习惯,一直默默无语地走到道路尽头的老皇宫。

老皇宫外的道路伊斯坦布尔老皇宫位于金角湾南岸一个叫做“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入口,景色绮丽。从军事角度来说,易守难攻。

老皇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位苏丹住过的宫殿,1478年建成,作为皇宫达400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1924年。将这座宫殿改为博物馆,向民众开放。

老皇宫占地70万平方米,四周有5公里长的宫墙围绕。老皇宫原有五个庭院,昔日的第五庭院位于最外面的海边,在第四及第五主庭院之间尚有多个中小型的庭院,由于海边的公路建设,19世纪就不复存在。

现在的皇宫主要分为四个庭院及,主轴由南至北。第一庭院处于南端,其他的庭院依次向北延伸。这是老皇宫大门外的艾哈迈得三世水池。建于1728年。艾哈迈德三世水池伊斯坦布尔左边这位就是古导,右边这位是她的助理。

古导曾经是华国乌鲁木齐的一个街道警察,15年前,因为与土耳其人结婚来到伊斯坦布尔。她的解说是常规的那种,简单几句介绍,就让云落和纳兰涩琪入内。叮叮猫在云落身后说:“常规旅游开始了。另类旅游结束了。”

真精辟!古导身后右方那个大门就是老皇宫的大门——帝国之门,苏丹会经由帝国之门进入皇宫,故帝国之门又称作苏丹之门。帝国之门正对圣索菲亚大教堂。古导和她的助理伊斯坦布尔进入帝国之门,就是第一庭院,又称“禁卫军庭”。

旧时。第一庭院最容易进入,最深处的庭院(第四庭院)及最难以接近,它们由苏丹管辖。第一庭院是最大的庭院,许多皇家建筑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现存的仅有帝国铸币局(建于1727年)、伊林娜教堂及一些喷泉。

第一庭院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时虽没有将伊林娜教堂改为清真寺,但被苏丹用作古董储藏室,因而得存。伊琳娜教堂伊斯坦布尔老皇宫云落和纳兰涩琪的行程规定不参观老皇宫。在第一庭院,云落追上古导。

告诉她云落和纳兰涩琪想自费参观老皇宫,她一口拒绝,直说没看头。这时庭院中基本没人,去是绝佳时间。据说,有人曾排队等候3个小时进,而云落和纳兰涩琪现在就可以直接进入,多好的机会啊,但是遇见古导,行程外景点没机会了。

大家感叹道:“如果周喜肯在就好了。”这是今天大家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话。走过约200米的林荫道,云落和纳兰涩琪来到第二道门——崇敬之门。跨过这道门就真正进入苏丹的生活圈了。过去,达官贵人走过此门前得下马脱帽,向大门行礼以表示对苏丹的敬意。

过去也只有苏丹和太后可以骑在马上通过这道门,其他人则得先下马才能通过。崇敬之门是苏莱曼大帝在1524年修建的,也是老皇宫三座城门中最漂亮的。大门两边各有一座八角形的高塔,塔顶戴着尖尖的帽子,气势非凡。

崇敬之门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崇敬之门上的黑底金字是古兰经最重要的教义,龙飞凤舞的字形非常好看,而两边的图像文字则是别号“胜利的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印玺。崇敬之门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崇敬门之后就是第二庭院,又称底万广场。

以前这里是遍布孔雀和瞪羚的公园,是聚集群臣的地方。第二庭院大约在1465年建成,1525年到1529年穆罕默德统治时期才具现貌。庭院中有议政厅、医院、御膳房、禁卫军驻扎地、马厩等建筑环绕四周,古导只带着云落和纳兰涩琪参观了议政厅。

其余地方既不告诉云落和纳兰涩琪,更没让云落和纳兰涩琪去。大家说,如果周喜肯在就好了。第二庭院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前面的建筑就是位于第二庭院的议政厅。第二庭院伊斯坦布尔老皇宫在议政厅门口,古导简单的讲了几句就宣布宣布了集合时间和地点。

让云落和纳兰涩琪自己各处看看。她的任务就完成了。没人解说,云落和纳兰涩琪自己瞎转。本节所有的文字都是云落回国后查的资料。议政厅外设计了多个大理石及斑岩所制的柱子,白木天花涂上金色,地面用大理石铺成。

议会厅大门具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