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六叉四快’的意思是指,若是买家转的铜钱有六次都是字面朝上,那就算是买家赢了;‘六快四黑’则是指,若是买家转的铜钱有六次都是黑面朝上、那就是卖家赢了;若如买家转的铜钱分别是五次字面、五次黑面,那就算是平局、这一局便不作数。”

这些规则不算太难,妙儿弄清楚一些北宋才有的特定名词后,马上就明白了徐东临的话,并紧接着指着卖家放在桌上的七、八文钱问道:“那他们为何管卖家放桌上的几枚铜板子儿叫‘头钱’?”

“这也是扑卖的规定,一般用来掷或转的铜钱,都被称作头钱……”

原来宋朝人扑卖或是赌博,用来掷的铜钱都叫“头钱”。这“头钱”有时只用一枚,有时则三枚同掷,有时四枚、六枚甚至八枚同掷。其中三枚同掷叫“三星”,四枚同掷叫“四摊”,六枚同掷叫“六成”,八枚同掷叫“八七”。

妙儿听了徐东临的解释后,再细细的一琢磨扑卖鸡蛋的卖家先前说的规则,再抬眼看了下正在进行的扑卖,很快就隐隐约约有些明白这扑卖是怎么玩了,于是她马上对徐东临说道:“我明白了!这个买家没有玩三枚以上同掷对吧?他选择了一枚一枚掷的保守法子……”

妙儿说着顿了顿,才接着往下说道:“那十个鸡蛋本就远远不止十文钱,所以买家要是以十文钱扑到、那他就算是赚到了!可他若是运气不好没扑到,卖家不但不用给橘子、还白白赚了十文钱!怪不得你先前说扑卖得靠运气,谁都有可能走运得到好处!”

妙儿把这扑卖的游戏规则弄清楚、再听了徐东临的介绍后,才知道这“扑卖”也被称作“博卖”或“卖扑”,简单来说就是商贩以赌博招揽生意。扑卖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分别是“掷铜钱”、“摇签”和“丢飞镖”。

而其中的“摇签”最为简单,不似掷铜钱和扔飞镖那般复杂———卖家一般会在签筒里搁一把小竹棍,上面刻上不同的数字,从零到九;买家扑卖时连摇三根竹棍出来,如果这三根竹棍上面的数字加起来大于十五,那就算买家赢,反之则算买家输。

不过虽然扑卖的方式有三种,但小贩最常用的还是掷钱或转钱,毕竟这个既简单又不容易被赢走物事……

而扑卖这种“赢者得物、输者失钱”,带着一丝赌博色彩的买卖方式,在北宋是一种全民都十分热衷的博彩行为,甚至可以说是无时无处无物不能扑卖,扑卖更是成了宋朝都市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小到衣物玩偶、冠梳领抹、头面衣着、珠宝首饰;大到铜铁器皿、衣箱瓷器、车马船舫、宅院土地;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这些大小物事出售时都会采用“扑卖”这种方式,以这样的方式让百姓们争相竞买。

妙儿得知扑卖这一娱乐在北宋竟如此盛行后,顿时觉得实在是有些太不可思议了———扑卖点水果、衣物或玩偶等物事倒也无伤大雅,但大到车马、宅院甚至土地和人都玩“扑卖”,让扑卖成了一种大家都无比热衷的生活方式,似乎还是太疯狂了一点……

而就在妙儿和徐东临讨论扑卖的时候,那个青衣汉子已转到最后一枚铜板子儿了,因先前他转的九枚分别是五快、四叉,因此这最后一枚尤为关键———若是这一枚为字面,那便五五打平、没有胜负,若是这最后一枚依旧是黑面,那青衣汉子掏出来当赌注的十文钱,可就得落入那卖家囊中了!

如此刺激、胜平难分的局面让围观的人都跟着激动兴奋起来,甚至还有那好事者想替那青衣汉子转这最后一枚铜板子儿,并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替他转成平局!

这玩扑卖图的就是个刺激兴奋,因此这青衣汉子自是不会把决定输或平局的最后一把交给别人来玩,只见他深吸了一口气后,很快就用手指重重的弹了下最后一枚铜板子儿,让它飞快的在小矮桌上旋转起来……

那最后一枚铜钱转了许久,才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跌跌撞撞的倒在了桌面上,那枚铜钱一跌稳了、那青衣汉子离开瞪大眼睛上前仔细瞧看,看完马上垂头丧气的低声骂了句:“真是晦气!就差这一枚了,竟给老子来了个黑面!不玩了、不玩了!”

那青衣汉子边说边把手边那十文钱扔给了卖家,众人这才发现青衣汉子最后还是扑输了,于是围观的人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开来,这个说那青衣汉子手气实在是太不好了,那个说就差一枚就能打成平局、就这样输了真真是可惜等等!

妙儿先是目睹了徐东临扔了飞镖、博葡萄,后又目睹了那青衣汉子转铜钱、博鸡蛋,于是一时被勾得心痒痒的、也想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