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 (第1/4页)

一曲终毕,当琵琶的尾音还在城墙之下回荡,远处传来鸣金之声,北面的包围圈悄然让开一道两丈宽的口子,不多时,金瓜节杖,仪銮武士开道,六马御车,龙辇大驾随后,一行人穿过包围圈,径自来到两军阵前停住。

皇上銮驾已至。

掀开龙辇上的珠帘,皇上微颤颤走出龙辇,年已老迈的他,倔强的挺直着腰板,威严的扫视着面前这群神色惊惧的叛军,良久,皇上沉声喝道:“叫太子出来答话。”

半柱香的时辰过去,叛军士兵让开一条口子,太子憔悴的身影出现在两军阵前,与皇上遥遥相对。

父子分别不过一日,可身份立场却远隔天涯。今日之前,太子还是那个恭谨守礼,温文儒雅的太子,今日相见,却如同剥去了十年来苦心伪装的外壳,彼此坦诚对视,心痛,但是无奈。如果可以选择,皇上情愿这场父慈子孝的戏一直演下去,演到他含笑闭目的那天为止。

“儿臣拜见父皇。”迎着两军将士复杂的目光,太子神色平静,款款下拜。

皇上望着跪在地上面无表情的太子,长长叹了口气,神态之间愈显老迈苍凉。

“何至于斯,太子,何至于斯啊!”皇上流下浑浊的老泪。

“因为儿臣想当皇帝。”时至此时,太子也不必再掩藏野心,直截了当的道。

“你既为储君,这皇帝的位子迟早都是你的,难道你连这点时间都等不起吗?”

太子英俊的脸上掠过一抹嘲讽的笑容。

“儿臣本来等得起的,儿臣等了十年,何妨再等十年?若非父皇执意易储,再长的时间儿臣都等得起。”

“那是因为你包藏祸心!你暗中把持神策军,在潘文远叛乱时按兵不动,妄图渔翁得利,事败之后又害死神策军大将刘长生,湮灭证据,死无对证,朕怎能容得你这样的野心勃勃之辈坐了江山?”皇上顿脚怒道。

太子脸上的嘲讽之色愈深:“如此说来,这皇帝位子仍不是我的,我为何不能争一争?”

“你……你这孽畜!”皇上气极,开始剧烈咳嗽。

远远的,城楼上传来方铮的大喊声:“皇上,别跟他废话,伤了身子,下旨歼灭叛军吧!”

太子回头,淡淡瞥了一眼城楼,冷笑道:“父皇,儿臣此举亦是迫不得已,儿臣实不忍见朝纲继续败坏,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朕执掌的天下,朝纲何来败坏?”

“父皇,您近年来大肆重用少年臣子,打压老臣,而重用的臣子之中,卑鄙奸诈如方铮之辈者甚多,导致朝纲崩坏,政务不畅,臣子和百姓们都在私下议论,说您年老昏庸,于国无益,有祸国之嫌……”

城楼上,方铮瞋目裂眦,高举一把不知从何处寻来的菜刀,抬腿便欲从高耸的城墙上跳下去,跟太子拼命,嘴里还怒声大叫着:“我杀了你这混蛋!说老子卑鄙奸诈,老子哪里卑鄙奸诈了……”

温森和众侍卫满头冷汗抱着方铮:“大人,冷静!千万要冷静,不可冲动啊!”

“嗖!”人没跳下去,菜刀却被方铮狠狠扔了出去。

“啊——”

城墙下,无辜的叛军士兵中刀。

“……”

“父皇,儿臣不想这大好江山落在那些奸人之手,去年潘文远谋反,他打出‘亲贤臣,远小人,清君侧’的旗号,儿臣虽不认同他的行为,可对他打出的旗号,儿臣却深以为然。”

皇上大笑:“‘亲贤臣,远小人,清君侧’,好个大公无私的谋反!古往今来,多少谋逆之事,皆冠以正义之名,可笑又复可怜!”

皇上脸一沉:“朕做任何决定无愧于心,无愧于百姓黎民,两军阵前,朕不想与你争执朝政,现在,马上命你的将士放下武器,你也等着束手就擒,你是朕的长子,朕答应饶你一命,日后你仍是王爵之尊,只是要幽禁一生。”

太子惨然一笑,然后摇摇头,缓缓站起身,道:“父皇,成王败寇,儿臣没资格多言,从古至今,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儿臣之举,日后在史书上不免落得千古骂名,可此时此刻,我还是太子,我要维持一国储君的体面和尊严,不能在屈辱中活一辈子……”

皇上大怒:“莫非你还欲与朕的大军一战?”

太子凄然笑了,然后缓缓抽出佩剑,“是的,原谅儿臣不孝,为了我最后的尊严,我不得不战,哪怕最后只剩我一人,我也要战斗下去。日后史书上至少会这样写:华朝太子谋反篡位,兵败,太子血战而死。”

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