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乔天恩也不叫她,自己就进了厨房,没过多久,小姑子就哼着歌,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乔天恩先到菜园子去弄韭菜。上辈子她也是生活在城里,吃韭菜从来都是在菜市场买那种捆得一把把的,到了园子里,她看着一畦翠绿的韭菜犯愁了,这东西怎么弄呢?到底是拔呢,还是掐呢?琢磨了半天,她决定拔和掐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得尽快把韭菜搞到厨房去。于是她决定用拔的方式来解决。没想到拔了半天也拔不出来几根,拔到手里的也是长短不齐,手还勒得生疼。

乔天恩一时火起,上仓库找了把铁锹,然后对着韭菜就是几下,几锹下去韭菜很快连锅端了,菜地也出现了七八个大洞。乔天恩可不管这些了,她只负责把韭菜搞回去,后面的事自然有别人负责。再说了,她和小姑子被分配到做饭组,凭什么她一个人在厨房忙得要死,小姑子就可以打扮得美美的出门见男朋友去了?她从院子里捡了簸箕,把带土的韭菜兜子放在簸箕上,端回了厨房。

搞回了韭菜还只是第一步。乔天恩到厨房翻了一阵,终于翻出个巨大的面口袋,看样子里面至少有三四十斤面。她把小姑子给她的那个大面盆洗干净,往里倒面粉。

在接下来的二十分钟里,乔天恩就在重复干一件事——面倒多了,加水;水加多了,倒面;面又多了,再加水;水又多了,再倒面……

最后,面多得已经撑满了整个盆,都快冒出来了,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玛芬蛋糕,但总算是把面给和好了。乔天恩初步估算了一下,这盆面要是用来蒸馒头、包子的话够全家吃一个礼拜的,要是蒸发糕的话,全家得吃俩礼拜。

乔天恩看了看表,也快11点半了,再不抓紧,公公婆婆就该回来了。她把手上的面粉在身上拍拍,然后跑到灶下开始生火。

农村的大柴灶她没有烧过,费了半天劲才点燃引火用的秫秸,又塞了些枯枝进去,厨房里顿时浓烟滚滚,夹杂着小火升腾,不一会儿这大铁锅就烧得通红。

她回头一看,糟了,韭菜还没洗呢,看来也没时间烙韭菜合子了。小时候见过外婆做疙瘩汤,不如改做疙瘩汤得了,反正面有的是。乔天恩立刻决定午饭由韭菜合子改为疙瘩汤。

她抄起灶台上的大勺子,从大水缸里舀了一大勺凉水倒进锅里,然后倒抽了一口凉气——

一口从上世纪80年代流传下来、饱经风霜的生铁大锅就在这瓢冷水的刺激下炸得四分五裂。锅底碎成好几大块,掉到灶灰里,只有锅边还好好地套在灶眼上;锅里的水漏到灶火里,激起一阵巨大的灰雾,厨房里云蒸霞蔚,恍如佛祖升天前的末世图景。

小时候写作文动不动就写“某某某就像炸了锅一样”,直到今天,乔天恩才真正亲眼看到炸了锅是个什么样子。她啧啧称奇了一阵,然后咳嗽着在灶下翻找炸锅后的碎片。找了半天也没有合适的,最后她找了块巴掌大的生铁片拎在手里,看看这锅已经彻底完蛋了,厨房也彻底没救了,她决定找地方吃饭去。

村口每天都有到镇上的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乔天恩随便拦了一辆,说自己是老葛家的大儿媳妇,现在要到镇上去找铁匠。开运输车的小伙子立刻就答应了,还让她坐在副驾驶座上。

乔天恩和司机一路说笑着就进了镇上。她看了看镇上的那些个商店,真没什么好逛的,衣服的款式还停留在90年代初的北京县城水平,动不动就是花啊朵的。她溜达着逛了一会儿,找了个门脸干净的小饭馆吃饭。

想起那包海蛎子和秋刀鱼,乔天恩就气不打一处来,她一口气又点了一大堆,每样都吃了一点,然后叫服务员打包。

服务员看着她眼生,不像本地人,就说:“咱这真没有一次性餐盒,咋给你打包呀?”

乔天恩指点她说:“我是下边村子里老葛家的大儿媳妇,我们家锅坏了,公公婆婆老公和小姑子都还没吃饭呢!这么着吧,你给我把这些菜用碗装了,回头我让我们家人给你把碗送回来。这几个碗能值几个钱哪?我们还能贪这小便宜?”

掌柜的一听乐了,这小媳妇还挺逗。他一高兴手一挥说:“算了,你把碗和菜都拿走吧,回头想着给我送回来就行!”

乔天恩提着服务员给她打包好的饭菜,觉得还挺沉,她又跟掌柜的打听了一下,到镇尾找到一个铁匠铺,把她兜里的那块生铁片拿出来给人家看,叫铁匠师傅给她修锅去。

铁匠师傅一看也乐了:“这我还真补不了!您这锅都破成这样了,神仙来了也补不好了!”

乔天恩心想,我当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