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 (第1/4页)

四方馆,是各国使节住在皇城的院落总称。

“既然咱们来了,得空也该请世子爷来坐坐,本就是亲戚。”

“可不是,郭世子来问了几回了。对了,舅爷说了,让给他备个院子出来。”

“胡闹。就在京里住着,你别理他。”

“对了,侯府如今正在商量世子爷的亲事。您得闲了还是回去瞧瞧。”柴东家的道,如意愣住了,赵如谨也要娶亲了么?

说话间摇摇晃晃的,就在如意要睡着的时候,柴东家的掀开了轿帘:“奶奶,到了。”

如意扶着她的手下了轿子,上前去把老太太扶住了。

老太太嗫喏着嘴,老眼含泪:“五十年了!五十年了!整整五十年……”

如意看着新漆的红亮的大门、铜钉和青石狮子,谁能想到这座宅子历经了五十多年的岁月了?

匾额如今还是空白的。老太太却指着匾额:“当初‘郭国公府’三个字,是太祖亲提的……可是……都没了……”

如意扶着她:“会有的。会有的,咱们不是回来了么?”

老太太点点头:“这人害人是害不绝的。我不又回来了么!”

“咱们进去吧,门口风大。”如意搀扶了老太太只管往里走去。

柴东家的把众人迎进了主屋,如意大概看了看,主屋格局跟寿春堂差不多,连摆设都类似的,柴东家的笑着解释:“奶奶吩咐的,只按了寿春堂的规格来布置。”

老太太点点头:“也是宁顺想得到。年岁大的人,还就爱呆在旧地儿。”

她紧了紧如意的手,如意心虚一笑,这哪里是她安排的!

待众人坐定,如意就吩咐了柴东家的带了众人各自安置着。

“府上的事情,且别忙着,这几日咱们松泛松泛。”柴东家的忙应了,组织了人带着众人去安置不提。

老太太看着廊檐,道:“这儿原本不是主屋来着。”

如意只端着身子恭听。

老太太回忆起来:“这儿原来叫格致斋,本来是大哥的书房。”

郭国公的书房竟然是这样宣朗大气,她以为武将的书房不过是摆设呢,就是郑元驹的书房也不过一进小院落,进深也浅,厢房只得一间罢了。

“大哥那时候爱研究些新奇玩意儿,太祖也爱过来瞧瞧,总提点几句,那时候大哥改进了火铳。”

她以为如意不明白,解释道:“火铳爱走火的,后座力又强,但凡不注意就要伤了用的人。大哥就钻研了许久,也不知道怎么弄的,终于减少了后座力。”

她比划着:“火铳得这样,抗在肩头,若是紧了些,不用走火,就是后座力也能把骨头震碎了。”她拍着锁骨,说起往事来神采飞扬。

然后指着院子:“就在里头,当初孝贤太子……”

说到这儿,她黯然:“若是他好好儿的。郭家也走不到如今这一步。”

如意对于孝贤的事情也是一知半解,他本是太祖的嫡子,太祖最爱重不过的。只是出了“意外”,英年早逝。昭和帝才临危受命,做了太子。太祖也因为孝贤出事而身体日益衰败,没多久就撒手人寰,昭和帝顺理成章登基称帝,才有了如今的昭和盛世。

说实话,这几句话里,如意最佩服的还是昭和帝。

如意敢肯定燕太祖是个穿越的前辈,还是理工达人的那种。再不熟悉历史,九龙夺嫡也是知道的,所以只爱重嫡子,孝贤从启蒙到做太子,都是他亲自安排的,对其他的孩子,比如昭和帝、比如宁王……都是放养的,出息的,安排差事,没出息的。做富贵闲人养着,所以昭和帝在这样被放养的情况下杀将而出,自修帝王学。到如今的霸气皇帝,如今的大燕,虽然边境时有摩擦,但是却还算安宁,内政上面,贪腐慵拖沓也是有的,但都尚在民众接受范围,没出什么大篓子。

总的来说,昭和帝虽然称不上千古一帝。但是既有雍正的严苛,又有乾隆的散漫。比起康熙来说差了一点,但是比乾隆却好得多。

如意正想着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事儿的时候。柴东家的就递了帖子进来:“大皇子妃知道奶奶回来了,下了帖子请奶奶去宫里坐坐呢。”

皇子妃也能请外命妇进宫么?

如意问了出来,老太太的惆怅淡了些:“想必大皇子妃极得重用的缘故,这也不是她请,怕是皇后的意思。”

柴东家的忙附和:“老太太真是慧眼如炬呢,皇后娘娘还真喜欢大皇子妃的,许多事情都由大皇子妃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