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桥头安琪儿(1)

[美]约翰?契弗著

韩松译

您也许见过我母亲在洛克菲勒娱乐中心跳冰上华尔兹吧。她眼下已有七十八岁,但非常硬朗,甚至披着一件下配短裙的鲜红的天鹅绒外套。她身穿肉sè紧身服,头戴护目镜,白发之中系一条红绫,舞蹈起来还扯住一位冰场的男招待。她跳冰上华尔兹实在有失体统,我如果永远看不出这一点也算罢了,但怎能办到。冬天,我尽量避开邻居,几个月都不在冰场饭店吃午饭。有一次路过那里,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拽住我的胳膊指着我母亲说:“看那个发疯的老婆子!”我窘迫地无地自容。我想,她这样自我消遣并不给我造成负担,也算一件幸事,但我还是衷心希望她少搞这种标新立异的创造。每当我看到仁慈厚道的老妇人摆设菊花或沏茶倒水时,我就想起自己的母亲,她打扮得像个爱讲时髦的姑娘,正在世界第三大城的市中心推着一个拿钱雇来的冰场男招待在冰上滑来滑去。

母亲是在新英格兰的圣?博托福斯小村学会花样溜冰的,那里是我们的老家,她跳冰上华尔滋是一种怀旧的表示。她越老越向往青年时代的那种正在消失的乡土气息。可以想象,她是个强悍的女人,但不喜欢变革。一年夏天,我为她安排了一次到托莱多的访友飞行。我开车把她送到纽瓦克机场。她似乎被候机室里安装的霓虹灯广告和拱形天花板以及在连续不断的探戈舞曲的狂吼声中出现的一幕々感人而痛苦的离别场面所困扰。看来,她没有发现任何有趣和美妙的地方,再与圣?博托福斯村的火车站一比,这里的确是个送人上路的奇异场所。班机误点一个小时,我们坐等在候机室。母亲显得疲倦而苍老。半小时之后,她的呼吸发生明显困难。她伸出一只手抓住衣服的前襟开始深喘,似乎很痛苦。她的脸sè大变,变得绯红。我假装没看见。一听到飞机到达的报告,她起身叫道:“我要回家!如果非得突然死去,我也不想死在会飞的机器上。”我替她退了票又开车把她送回住处,再没有向她或其他人提起她这天的发作。但是,她那轻率乃至神经质的害怕死于坠机事件的恐怖感倒使我第一次窥见到,随着年纪的增长,在她生活的道路上布满了无形的坚石和猛兽;由于感到世界似乎越变越大,越变越难于理解,她的处世之道也就越发怪诞。

就在我描述的这段时间里我自己却经常坐飞机。我的公事在罗马、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有时任务繁忙就得在一个月内把这几个城市全转一遍。我喜欢飞行,我喜欢高空中灿烂明亮的天,我喜欢所有向东去的飞行,在飞机上,你可以透过左舷窗看到夜幕慢々吞噬大陆,并且,当你的表示加里福尼亚时间的手表走到四点,加登城的主妇们已在刷洗晚餐的菜盘时,飞机里的女招待却正递来第二道酒。飞行途中,空气变得污浊起来,你会感到疲劳。窗帘里的金丝线拍打着你的面颊,使人顿时产生—种被遗弃的感觉。一种孩子远离父母时的伤感。你会遇到好旅伴,当然,也会遇到讨厌的人,但他们在高々的天上所担负的使命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和地面上的人完全一样。那位正在飞越北极的老妇人是要到巴黎去送给她妹々一瓮小牛蹄肉冻,而她旁边的男人却是个贩卖人造革鞋垫的。在黑夜飞向西方——飞机飞越了大陆分水岭,距洛杉矶仍有一个小时的航程还不该下降,我们在这样的高度对下面的房屋、城市和人类毫无察觉——这时,我看到一种形成物,一道亮光,就像海岸线上的耀眼光带。在世界的这一部分并没有海岸,我知道我永远不会了解沙漠或者某些悬崖和山脉的边缘是否能够形成光环,但在朦胧中——又是如此之快和如此之高——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新世界在浮现,像是在亲切地暗示我的废疾:我生不逢时,迟降人世;我无能,不懂得常见的事体。这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毫无遗憾的感觉,我好像在某个可辨的航道上被人中途截获,而这航道前方的去处或许我的子孙才能理解。

我说过我喜欢飞行,并丝毫没有母亲的忧虑。是我哥々——母亲的心肝——不但继承了她果断、顽强的xing格而且也继承了她的银制餐具和某些偏执古怪的特点。一天傍晚,这个大概一年没有和我见面的哥々打来一个电话,问我是否能让他来吃晚饭。我高兴地邀请了他。我们住在一所公寓的第十一层楼上,七点三十分他在—楼门厅打电话叫我下去。我当时以为他一定有什么事要对我私下说,但我俩在门厅一碰面他就拉着我走进电梯开始上楼。电梯门刚—关,他便显出恐惧的样子,和我在母亲脸上看到的那种表情完全相同。他额头上冒出汗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