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渴攻(1) (第1/2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真是岂有此理!”,此时的他还在大湖地区,想到阴山一带可能面临的反扑,他赶紧带着自己的一万五千骑回去了,他准备穿过大漠,从居延海附近的沙漠故道回到应天军附近,再从应天军回到黑城,这是最近、最快的道路,如果向东穿越大漠从九十九泉附近再南下回到黑城,或者穿越阴山白道,至少要多走十五天左右的时间。

契丹部落发展至今,已经由以前的八部缩减到目前的迭剌、乙室两部,当然了,不是说其它的六部消失了,而是六部在长期的战乱中势力逐渐削弱,最后只好依附于逐渐强大的迭剌部、乙室部。

迭剌部目前有近十万账,乙室部近五万帐,草原部族,一帐约有四到五人,十五万帐代表的就是十五万精锐,这在草原上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了,不过近几年不断与李晟基、女直诸部作战,两部的精锐也损失颇大,但十万以上的精锐还是有的。

耶律突欲分得乙室部后,他将两万帐放在水草丰美的应天军附近,一万帐放在黑城附近,一万帐放在九十九泉附近,五千帐放在呼延谷(后世包头)附近,五千帐放在大湖地区,大湖地区唯一的淡水湖哈拉湖自然被乙室部占领了,“杀死”李晟基之后,完颜普噜带着族人迁到了北边最大的乌布湖,乌布湖北边便是茫茫大森林,与辽东北部的地理环境相似,想必完颜部也乐意。

耶律突欲今年四十三岁,几个儿子都在十五岁以上,他让长子耶律阮镇守应天军(巴彦淖尔),次子耶律娄国镇守呼延谷(包头),三子耶律稍镇守九十九泉(集宁),四子耶律隆先镇守大湖区域,自己带着他最喜爱的幼子耶律道隐驻守黑城(呼和浩特)。

乙室部举族皆为契丹国的贵族,全部是萧姓,除了耶律德光的后族依旧在辽东一带,大部分都跟着耶律突欲迁到了西边。

作为贵族,自然不会像普通牧民那样在草场上放牧,他们的牛羊也是其它部族的牧民在饲养。

耶律突欲在应天军附近划了一处草场作为他专用的军马场,附近住着三千帐乙室部人专门饲养军马,其他人则都兼着大小官职,管理着各处的鞑靼部、阻卜部以及像萨葛部这样的昭武九姓部落、迁到阴山一带的吐谷浑部落。

而乙室部的青壮则全部作为耶律突欲的亲军分守各地。目前加起来也有四万人之多,加上以前辽国西南面招讨司的人马,总数在六万上下。

像此次偷袭李晟基的商队,耶律突欲孤注一掷,以狮子搏兔之势尽起他在黑城的一万五千亲军,通过黄河西边的沙漠驿道,经过居延海快速挺进到预定地点。

居延海南部由甘州回鹘控制,北部的大沙地则是三不管地带,耶律突欲的大军可以从容地由此通过。

辽东的耶律德光早已知晓了李晟基的死讯,当时他既欣慰,又忌惮,欣慰的当然是自己的大敌烟消云散,虽然燕军实力尚在,李晟基还有一个弟弟可继承他的大位,不过他也清楚,燕军是李晟基一手创建,在李晟基手里与在李承基手里完全不是一个模样。

忌惮的是,自己的兄长刚接手大漠西边便一举击杀李晟基,这份实力不能不使他万分忌惮。

大萨满夜观天象,西边确实有流星落下,不过在他眼里,象征着应龙之位的北斗七星中主管武事的开阳宫武曲星君依然熠熠闪亮,“难道李晟基之弟李承基也是应龙之象?”

遥远的洛阳,李重美甫一听闻此消息也是大惊失色,李晟基毕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说他不悲伤绝对不可能,不过作为一国之君,国家大事毕竟在他心中占据的分量更重,他很快便恢复过来了,内心甚至隐隐有些欣喜。

他立刻做出了反应,派薛文遇北上吊唁,并带着他的旨意:让武川郡王李承基兼领佑国军、保国军节度使,由李晟基的长子、今年才六岁的李延汉继承李晟基的爵位,不让李承基继承燕王的爵位,而是让一个小娃继承,他的“帝王之术”可以说也相当了得了。

雄武军节度使李彝殷听到后则是大喜过望,他与李彝景等人接连摆了三天的宴席大肆庆贺,原本一度偃旗息鼓的雄心壮志也重新点燃了。

中山王,兼领天雄军、昭义节度使(张彦琪已调往他处)的符彦卿则是一筹莫展,难道自己的女儿有“克夫”的命?听说她已经怀上了李晟基的娃儿,可怜娃儿即使生下来也没爹。

河东的刘知远神色复杂,既为失去这一劲敌赶到庆幸,又对李晟基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

整个佑国军、保国军上下则是哀声一片,主动要为李晟基殉葬的也不在少数,不过都被李承基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