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来世与后世 (第1/3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承诫,辛苦你了”

看着眼前一身僧袍的李承诫,李晟基也有些感动。

李承诫三年前被情报司派到西海,默默无闻地干了三年,期间甚至没有回家一次——不过他也没有家,三十二岁了还没有成家。

“主上,不辛苦,我以前本来就是做和尚的”

李承诫笑了一下,其实他内心还是有些憋屈的,摩天寨首批的横刀都成员,除去不幸阵亡的,大多至少升到了团都指挥使、都虞侯的高位,他还是一个小小的情报司成员,虽然挂了一个“西海全权代表”的头衔,不过整个河湟地带也就他一人。

“以你的意思,河湟要还是不要?”,李晟基问道。

“主上,目前吐蕃地四分五裂,说实在的对中原威胁不大,占领后稳守应该问题不大,不过此地贫瘠,想要驻扎大军的话确实无法靠当地的粮秣供应,必须要其它地方供应”

“所以占与不占都可以?”

“是的,主上,还有一个问题,当地的吐蕃人都笃信苯教,哦,就是一种掺杂了部分佛教教义的本土宗教,彼等被僧侣、原吐蕃的军卒压榨却丝毫没有怨言,我等即使解救了彼等,收效也不会像陇右那样大”

“哦?这是为何?”

“主上,按照彼等的教义,奴隶生来就是奴隶,你想要改变命运,来世有一个更好的出身,就必须安于现状,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完成主人的吩咐,这样的话来世才有可能改变命运,否则就连现在都不如,你来世又可能变为低贱的牲畜,石头、树木,等等”

李晟基听了不禁陷入了沉思,先不提占不占河湟地的事,就是解放这些奴隶、奴隶主的思想便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陇右、胜州故地的一些吐蕃人虽然也信奉此教,不过与河湟地相比并没有那么严重,有了好的生活、奔头便一门心思跟着唐国走,浑不似河湟那般。

历史上中原王朝一贯的做法便是羁縻,笼络住他们的贵族,至于辖内的民众生活状况是不管的,这样就造成了这些地方表面上归附,内心却游离于外,一旦中原王朝有事,彼等落井下石的事也没有少干。

想了一会儿也没有个主意,便撂在一边儿,“先不管了,说说你等有何办法攻取青唐城、湟水城?”

李承诫道:“主上,每年二月初都是大通河、湟水、黄河附近的大山上名义上归附青唐城的各大堡寨缴纳贡物的日子,以往都是三三两两,各堡寨并没有交通联络,反正在二月底以前缴纳完毕就行了”

李晟基听了便笑道:“你等想互相勾连,约定日子进入一起进入青唐城,然后与唐军内应外合,一举拿下城池?”

李承诫有些不好意思,搔了搔光头,“确实如此,不知……”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其一,如此众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李孝谦也不是傻子,焉能不察觉?”

“其二,俗话说得好,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等如何保证其中没有一心投靠青唐城,借机告发的?”

“这……,这一层我等倒没有考虑这么细,不过各大堡寨的俊杰都在我的麾下,按照常理,应该不会出现此等情形”

李晟基摇摇头,“堡寨太多,不能保证其中完全没有问题,好了,我等先不说这些了,明日孤跟着你等去一趟廓州,了解详情后再定”

次日,李晟基带着横刀都、李承诫从甘州出发,一路沿着黄河经兰州、河州抵达廓州。

此时郭威的大军已经将整个廓州收入囊中,在廓州的州治所在化成县,他让郭威将解放的吐蕃、汉、羌、吐谷浑等农奴、牧奴、匠奴的代表一百人召集到原城主的府邸。

看着这些面色黧黑,瘦弱,眼神空洞、麻木的人,李晟基心里也有些沉重,不过看到彼等至少穿得还厚实,估计是郭威等人多少做了一些工作。

见到唐王驾到,这些人一个个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都起来吧”,李晟基暗暗叹息,他身边跟着涂忠晟、多吉两名“翻译”,房舍里的地上铺着厚厚的毛毡,这些人起身后一个个站着没动,虽然郭威等人之前已经跟彼等说过,这次无非是唐王同彼等说说话,不过彼等还是忐忑不已。

“都坐下吧”,说完李晟基自己将身边的椅子拉到一边,自己盘腿坐下来,这些人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都像我一样坐下!”,李晟基只得又说了一句。

等他们惴惴不安地盘腿坐下后,李晟基微笑着说道:“你等不用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