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不知张大人所谏猛将为何人?”贾谧面向张华问道。

“御史中丞周处,原吴国名将周鲂之子,忠烈果敢勇毅,况其曾任新平太守,熟悉西戎事物,对戎狄安抚讲和,使叛乱的羌人归附,雍地人多赞美其人。”张华道。他本就十分善于举荐人才,这周处为亡吴遗臣,历来不受朝廷重用,多年功绩才累牵升为御使中丞,无奈其性格直烈,所纠察弹劾之人无论宠臣和贵戚。张华知道是埋没其人才,此时恰好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才自然第一个想到了周处。

却又见一老臣,正是中书令陈准上前跪诉道:“安西将军夏侯骏和梁王司马肜都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进兵不求功名,撤退不怕责罚。周处是吴国人,忠勇果敢,与这两人有怨隙又没有救援,必将丧身。臣认为应下诏让孟观带一万精兵当周处的前锋,必定能歼灭敌寇。不然,司马肜会让周处当先锋,定会失败。”

中书掌管宣诏奏命,秘书机要,朝政之中枢,贾后自然不会让中书令之位落入外人之手。这陈准正是其心腹亲信。

张华何尝没有想到此事,只是这主帅若换成太子,周处必可开足马力,人尽其才,马到功成。而这孟观却是贾后心腹,太子多此掣肘,只怕难以如意。事到如此,朝中大臣大多同意太子所奏,况又是他主动请奏西征,因此他无力改变任何现状,只能尽力为太子选任忠义能臣辅佐。孟观虽有将才,却非上上人选,他自然上前极力争端,于是朝政又如菜市场般热闹起来。

司马衷却早已不耐烦起来,这早朝竟然没完没了起来,幸好董猛早已把贾南风的主意告诉他。

“太子西征,事关重大,改日再作商议,退朝!”司马衷终于宣布了散朝。

于是又经过两日讨论后,张华和贾谧一方都互相让一步,所有事情都商讨完毕。

“太子司马?为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孟观为安西将军,周处为建威将军,李肇为扬威将军,同出战讨伐关西叛乱。梁王司马彤回京任职为尚书令。”林易看着手中的圣旨,却不知如何感想。本以为此事应该很快达成,费不了多少周折,却想不到如此艰辛。他还是小看了贾后一党,想不到他们虽同意了林易出镇关西,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愿给其一兵一卒,让其成为无饷无兵的元帅。最终虽是安排了大量心腹,还好最终给了周处这员猛将,5万精兵。临行之前,林易自然要拜访张华,这一切都是其据理力争。

“昔年刘表之子刘琦,恐惧后母之害,上楼抽梯问计于诸葛孔明。孔明教他自请远守江夏以避祸。老臣自然明白太子深意,只是此行凶险万难,殿下一定要保重!”张华看着林易深沉道。

“多谢张大人!”林易躬身行礼道。张华曾是司马?刚立为东宫太子之时,朝廷为其选聘的东宫六傅之一,因此和司马?有师徒名分。只是后来张华恨铁不成钢,而司马?恨其为贾后肱骨大臣,这才疏远了很多。这几日之事,张华一直为林易争取利益,却让这两人之间距离拉近了很多。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本王以前却是怪罪了张大人!”林易又欠了欠身道。

“太子千金之躯,万万不可以身涉险,老臣建议殿下可学赵王、梁王所为,坐镇长安,经营关西,遣周处征讨。虽然有孟观掣肘,想殿下威名,他自然不会冒出多大风浪!”张华连忙扶起林易,又语重心长道。

武帝时,张华因出生寒族且功高名重,为朝中权臣贾充、荀勖、冯?所不容,被排挤出镇幽州,都督幽州诸军事、领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安抚胡夷。因此张华对安抚边民之事十分善长,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凶险,这才千方百计建议林易不要轻易涉边进入险地。林易自然也不会错过,又是一番请教,不耻下问,张华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过了子时林易才回到东宫。

“殿下,你真偏心,为什么带着陈舞姐姐,不带我们去?”王景风和蒋俊一左一右躺在林易的怀中,十分幽怨道。林易明日就要启程出发,这自然又是个难眠之夜。

“敬道还小,怎能离开母亲,况且你和景风都已有孕在身,此去万里,本王怎舍得让你们受累!”林易连忙安慰这二位夫人道。

“殿下,臣妾真是担心害怕,那西戎都是未开化蛮荒之人,与其打交道可要万分小心!”太子妃王惠风忧怨道。

“陈舞姐姐,我们不在,你可要好生伺候好殿下!”这两人又是恋恋不舍道。

“爱妃放心好了,我此行只坐镇长安,那长安乃秦汉之故都,当今繁华丝毫不差于洛阳。绝不会涉险。军中虽不给带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