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变 (第1/2页)

空行车出了城,很快就到了永恒之地。舒云鹏一下车,着实吓了一跳。迎面而来的热浪滚滚,枯黄得象是烧焦似的野草,他虽然不怎么感觉得到,但看都看得出,野外的温度确实热得反常了。

既然活着,就好好地活,让我们睁开双眼,让自己变得鲜活起来,不要活着的仅仅是肉体,而没有一丝精神;不要支配我们的仅仅是欲望,而没有一点理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想必大家更多的宁愿相信现实,毕竟现实与我息息相关,而且大家都希望现实美好,现世安稳,那么就需要我们共同去改变现实。让我们团结起来,守望家园,关心她,呵护她,希望她变得越来越好,毕竟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尸骨地,还将是我们子子孙孙的桑梓园。

“怎么会这样?”他一边往墓地里走一边想,忽然发现张静怡没跟上来:“你怎么啦?”

诚然,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诸多问题,让人心疼不已,甚至热血沸腾,想直接操家伙上街,但无可否认的是: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而未来的走向,是好是坏,一切取决于我们这些人:需要大多数人的觉醒,需要好人们联合起来,释放出最大善意,共同呼唤出一个好的时代。

张静怡又躲回空行车里去了,她听见他喊她,很不情愿地下车跟了上来。不过百十步路,她走到他跟前时,满脸的汗水让他大吃一惊:“我说你怎么啦?满头大汗,是不是生病了?”

砸烂一个社会很简单,重构一个社会非常复杂,而且砸烂之后的重构,谁又能够确保我们不是“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呢?更何况,当我们手持心中的圣旗,谁能够保证不会通过蘸人血来祭旗?

“没有,天太热了!”张静怡抹了把汗说。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斯维·皮兰(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保罗·希梅内斯(Raul Jimenez)探讨了这一灾难性的场景。

天体物理学家一度认为,伽马暴在星系中气体正迅速坍缩形成恒星的区域里最为常见。但最近的数据显示,实际情况要复杂许多:长伽马暴主要发生在“金属丰度”较低的恒星形成区域——所谓“金属丰度”,是指比氢和氦更重的所有元素(天文学家所说的“金属”)在物质原子中所占的比例。

利用我们银河系中的平均金属丰度和恒星的大致分布,皮兰和希梅内斯估算了银河系内两类伽马暴的发生几率。他们发现,能量更高的长伽马暴可以说是真正的杀手,地球在过去10亿年间暴露在一场致命伽马暴中的几率约为50%。皮兰指出,一些天体物理学家已经提出,可能正是伽马暴导致了奥陶纪大灭绝——这场发生地4.5亿年前的全球灾变,消灭了地球上80%的生物物种。

接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