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越简单越稳定 (第1/2页)

“看来她们确实有事情瞒着我们!”张静宜说:“而且,从琼斯露露答话里,听得出她们有主动放弃的可能!”

一年前,我写了一篇关于聚变能作为能源的评论,标题为“聚变反应堆: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该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这从100多位读者评论中可以得出。 因此,我被要求撰写一份后续报告,继续与读者对话。首先提供一些个人背景资料,这会为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带来好处。我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做了25年的核聚变实验研究。 我的研究兴趣在与聚变能研究和开发有关的等离子体物理和中子生产领域。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我已经开始更冷静地看待整个聚变行业,我认为一个日常工作的商业核聚变反应堆会导致比解决问题更多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消除一些围绕着人工核聚变而来的夸张说法,这种夸张常常称核聚变为“完美”的能源,并且经常被吹捧为世界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去年的文章表明,无休止地宣称的核聚变完美(通常是“取之不尽,廉价,清洁,安全,无辐射”)已经被严酷的现实所击破 - 聚变反应堆实际上和理想能源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是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只涉及了设想中聚变反应堆的特点缺陷,聚变支持者继续坚持将会在某一天会以某种方式解决。

“主动放弃应该不可能吧?”项紫丹说:“有谁能活得下去,却主动放弃的?”

氘在普通水中很丰富,但没有自然供应的氚(一种半衰期只有12.3年的放射性核素)。国际热核实验堆网站指出,氚燃料将“从全球氚库存中提取”。该库存包括从主要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其次是在韩国的坎杜大型核反应堆的重水中提取的氚,未来来自罗马尼亚。目前的“全球库存”约为25千克,每年增加约0.5公斤,Muyi Ni及其合着者在其2013年聚变工程与设计期刊文章“ITER的氚补给评估”中指出,库存预计在2030年之前达到顶峰。

尽管聚变研究者们愉快地谈论聚变氘和氚,但他们实际上非常害怕使用氚,原因有两个:首先,它具有放射性,所以有与其潜在的释放有关的安全问题。其次,随着D-T熔合中子轰击反应堆容器,放射性物质不可避免地产生,需要增强屏蔽,这极大地妨碍了进入维护和引入放射性废物处置问题。

“以我们的感觉来说,肯定没有,”张静怡说:“去问问每个地球人,有谁会说自己活够了?但如果你已经活了几百万年了,过的又是日复一日、今天就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的无聊日子,你敢说你一定不会有活够了的念头?”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斯维·皮兰(Tsvi Piran)和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家保罗·希梅内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