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琼斯月亮被关禁闭 (第1/2页)

吃完午饭,又没事干了,艾米莉和卡佳两人又开始打牌。舒云鹏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了,就走出了太空船。

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ies,guts),简称gut,又称为万物之理,由于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理论上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通过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或模型称为大统一理论。

这一理论最初源于电磁的研究,麦克斯韦研究证明它们是电磁现象的同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可以用同一组方程式加以描述。到20世纪中叶前,这一描述又改进到包括了量子力学效应,并以量子电动力学(qed)形式出现。

需要指出,统一理论尚未得到最后验证,而且霍金在《时间简史》中也指出,也许会发现大统一理论。但这个大统一理论并不是爱因斯坦最初想的大统一理论,因为不可能通过一个简单美妙的公式来描述和预测宇宙中的每一件事情,毕竟宇宙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相互统一。

外面很热,太阳火辣辣的,梁晶晶看到舒云鹏走到外面了,赶紧拿着防护服追了出来:“哥,穿上防护服吧!”

宇宙中生命星球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有智慧的星球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技术问题限制(星际旅行的方法不是那么容易研究出来),不同文明发展问题(可能有些文明向印第安人那样走了弯路,一直保持在石器文明;或者有些文明直接核弹、黑洞自毁了)。导致能够星际旅行的文明,非常非常少,可能银河系中只有个位数的几个文明有这种能力。由于我们“睁眼看宇宙”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百年,所以没能发现外星人,也是情理之中了。

说不定地球在宇宙中确实是孤独的。尽管一些人认为,既然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出现了,那么它一定是相对比较普遍的,但施耐德-比蒂指出,观察选择效应把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复杂化了。样本只有1个(作为观察者的我们自己),很难确定生命出现的概率--我们完全有可能是特例。

通过考察地球生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复杂生命的演化需要的完美条件太多了。不光地球需要位于太阳的宜居带内,太阳也要远离银河系中心以避开破坏『性』的辐『射』;我们的气态巨行星质量必须大到足以扫除奔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我们大得出奇的月亮还要稳定住地轴倾角使我们能够享受不同的季节。这还只是复杂生命需要的几个先决条件。符号语言、工具和智能的出现,同样需要这样的”完美条件”。

“我没事的,你穿吧!”

近距离伽马暴可能灭绝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由此,两位天文学家声称,只有在大爆炸发生50亿年之后,只有在10%的星系当中,才有可能出现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

宇宙或许比先前人们想象的要更加孤单。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声称,在可观测宇宙预计约1000亿个星系当中,仅有十分之一能够供养类似地球上这样的复杂生命。而在其他任何地方,被称为伽马暴的恒星爆炸会经常『性』地清除任何比微生物更加复杂的生命形式。两位科学家说,这些的爆炸还使得宇宙在大爆炸后数十亿年的时间里,无法演化出任何复杂的生命。

科学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伽马暴有没有可能近距离击中地球。这种现象是1967年被设计用来监测核武器试验的人造卫星发现的,目前大约每天能够检测到一例。伽马暴可以分为两类。短伽马暴持续时间不超过一两秒钟;它们很可能是两颗中子星或者黑洞合二为一的时候发生的。长伽马暴可以持续数十秒钟,是大质量恒星耗尽燃料后坍缩爆炸时发生的。长伽马暴比短伽马暴更罕见,但释放的能量要高大约100倍。长伽马暴在短时间内发出的伽马『射』线,可以比全宇宙都要明亮。

持续数秒的高能辐『射』本身,并不会消灭附近一颗行星上的生命。相反,如果伽马暴距离足够近,它产生的伽马『射』线就有可能触发一连串化学反应,摧毁这颗行星大气中的臭氧层。没有了这把保护伞,这颗行星的“太阳”发出的致命紫外线就将直『射』行星地表,长达数月甚至数年——足以导致一场大灭绝。

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高?在即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中,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理论天体物理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